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纪念胜利的目的是为了永不再战!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天,中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以作纪念,而全国也将有一天的假期,来庆祝那场久远的胜利。

  70年,如果以一个人的一生来度量,的确已足够久远,抗战胜利那一年出生的人,都已经70岁。但对于一个国家的记忆,70年又只是个短短的瞬间。70年前的那一幕场景,通过无数的历史镜头和纪念影像,让我们仍能感受到当年庆祝这个日子的喜庆和兴奋。那是一个民族在经历了十多年刀刀见肉、枪枪见血,历尽了各种艰苦和磨难,付出巨大牺牲之后取得胜利的喜悦。

  无论当年还是现在,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场惨胜,夹杂着巨大的民族伤痛和苦难记忆。这种令人悲欣交集的感觉,几乎就是所有中国人在这段特殊日子里共同的感受。当观看盛大的阅兵时,相信世人都会感受到70年后的中国,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层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中国该如何对待历史,以怎样的心态和认知纪念抗战胜利?

  不妨重温历史。当年有许多经典的历史画面,记录了在抗战胜利时的复杂情绪。在众多经典的历史镜头里,有一幕为世人所津津乐道。那是在一个码头上,一位年轻士兵在听到日本投降战争结束时,激动万分,冲出去亲吻了身边的护士小姐。

  这个画面,被随军记者拍了下来,成为众多记录胜利日影像中最具代表意义的画面。它之所以被人喜欢,是这画面里隐藏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战争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战士在混着泥血的战壕里奋战的终极目的,就是希望人们能在温暖阳光下自由的相亲相爱,快乐美满地生活下去。

  我们庆祝并缅怀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目的,想必也是如此。

  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去看看“手撕敌人”之外的历史记录片,正视先烈们对胜利做出的牺牲;我们可以去博物馆和抗战纪念地,敬献上一个小小的花环,以表达我们的不忘;我们可以与爱人在一起,享受和平时代的爱情;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和超市,在满眼的美好景物里,体验得之不易的和平。

  70年的光阴,足以让许多伤痛淡化,足以让许多伤疤痊愈,足以让很多人忘记了惨痛的历史教训。70年之后,一些政客和右翼势力以及被篡改过的历史洗过脑的愤青,仍未学会正确的历史观。

  跳开中日纠葛,以更广阔的全球视野看,某些邪恶力量,总是不断地在制造和煽动仇恨,制造撕裂,以达到阴暗邪恶的目的。人类因利益和想法差异而引发的分歧,甚至导致战争的几率,也更加引人担忧。而依人类现在所拥有的彼此伤害的能力,如果再来一次“世界大战”,恐怕不再会有任何的胜利者,也不再会有可供纪念的胜利纪念日,甚至不会有人活着看到到战争的结束。

  所以,如何捍卫和平,保护我们得之不易的和平,也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是纪念抗战胜利,重温历史的普世意义。

  展望未来的前提是反思,反思的前提是正视历史,正视历史真相的目的,不是重新唤起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教训。牢记教训的原则,不是来一次血流成河的报复,而是永远不让屠戮与伤害的历史,在子孙后代身上上演。

  这是我们在抗战纪念日里最应该持有的态度——珍惜当下得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反思造成历史悲剧的原因,警惕放弃理性思考的智慧和克制贪欲与鲁莽的控制力带来的严重后果,用对话与共识取代争执与撕裂,用沟通与交流取代敌意和战争。

  人类应该把共同的智慧,用于探索并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而非毁灭彼此的事情上。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抗战精神,是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奋斗前行的精神动力。这一天没有仇恨和悲情,惟有积极奋进的姿态,才能从历史汲取前行的动力。坚定和平发展的信念,为世界传输和平的理念,是对抗战胜利最好的纪念。

 


 

0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