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妈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讲起故事来,却绘声绘色,无论是听别人讲的还是亲身经历,或甚至胡思乱想出来的事,经她一讲,便妙趣横生,生动异常,欢快时让人捧腹,悲伤时令人动容,恐怖时让人后背生凉。
 
我妈最爱讲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小时候她发高烧时看到的灵异场景,那件事据说与她邻家一位小哥的死亡有关。虽然我常常被这个故事吓得寒毛倒竖,但仍倾向于是发高烧时的幻觉与事后发生的新闻产生反应,发酵出来的怪力乱神的东西。另一个故事,就是讲的春桃,她将这个故事,作为教育孩子的活教材,给我和弟弟,以及她认为不应该去跌人生陷阱的年轻人们讲,连我的女儿,都不止听过十次。
 
春桃是我们的街坊,在外西街最西口临街的一排老房子里住。他的父亲,来自于邻县中江,老家丘陵地区盛产红薯,常被讥笑为背蔸淘米,加之口音又太异于本地人,故而,本地闲人打趣喊他为苕娃,这名字既形象,又生动,钉子般锤进了人们的印象,久去久来,大人小孩,一并都这样叫了。
 
苕娃有两大特色,其一、是勤劳,能干。当年他独自一人,担着一挑破筐过来,不出十年,楞是挣出了一个有房有老婆有娃的兴旺场面,凭的就是这一点。每天从早到晚,他都像上足了发条一般,在小店里奔忙着,其速度之快,让人觉得仿佛这家小店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开的一般。抬头看他在冒血旺,转眼就看他去端葱花,再转身,他已在二十米之外的小店送外卖了……
 
苕娃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吝啬。人们常开玩笑说苕娃的钱,是袖里财袖里财,钻进去就不出来。外西街上种种与钱财有关的笑话,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他的脑壳上。我人生之初听说的诸多经典吝啬鬼形象,都是从人们讲的苕娃故事中听到的,但长大之后,读书稍多点,才发现那都是《笑林广记》《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演绎版本。苕娃很不幸,被等量代换成为了经典吝啬鬼。有那么多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保驾护航,苕娃想不成玄吝啬鬼的代言人都很难。人们才不在乎那些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苕娃,人们只是觉得讲起来很欢快很过瘾,谁叫他有钱喃,有钱而又不分给我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苕娃吝啬,内外一视同仁,他的很多吝啬案例,就是他内心不满的老婆和儿女们透露出来的,要不然,他为了抓回一只逃跑的泥鳅将整个后院的下水道掀了,为了找回一个硬币赤脚下到茅坑里这等关在家门里的隐秘事,怎么可能长腿溜到街面上去?
 
打住,咱不是在说春桃吗?怎么咬住苕娃就不松口了。对对,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春桃,但交代苕娃的抠儿,也是必须的。因为春桃这朵奇葩的根,就长在苕娃的身上。
 
作为一个吝啬鬼的幺女儿,春桃身上天然地流淌着吝啬和爱占便宜的基因,再加上环境的耳濡目染,吝啬父亲在正反两个方向,都强化了春桃身上的这两个特性。以至于春桃在17岁的时候,已混到完全没有同龄人愿意与她打交道的境界。她也乐得不与同龄人打交道,而更愿意与比她大得多,不好意思与她计较的大人们打交道,而我那神经比较大条,且心地还算善良的母亲,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春桃与我妈在同一个卷烟组裹烟,上班是同事,下班是邻居,同行几率非常高,经常都是上下一路,而我妈最爱讲的这两件小事,就发生在她们同行的路上。
 
第一件,是有天早晨,她俩一起同行上班。两人都没吃早饭,路过一家小吃店,妈妈掏钱和粮票,春桃自告奋勇地去买包子,不一会儿,包子买过来,春桃一手一个,左右看了,将她没有相中的那一个交给我妈,嬉皮笑脸地说:“你这个要小一些。”我妈接过包子,心里暗笑,这女子的手和眼很细致,那么小的差异,都能区分出来。
 
第二次的经历类似,只是包子换了馒头。这次依旧是我妈出钱出票,春桃在蒸笼里,抢也似的拖出两个馒头,馒头粘在一起,撕扯开时,一块馒头的外皮,粘附在另一块上面。春桃两头看了一下,爽快地把少了一片皮的馒头递给我妈,表情欢快地说:“你这一个掉了一块皮。”
 
这次我妈心里就有点不舒服了,一瓣馒头皮值不了什么钱,但被当成傻瓜的感觉却真的不好——自己出钱出票,但每次自己拿到的都是最差的,而更令人不爽的是,馒头包子上好像写了名字,不好的那一块应该归自己?
 
每次讲到这里,我都会抬杠,问母亲:“假如是你先分,你会怎么选?”
 
我当然是把好的那一块给她!
 
现在你不是拿到不好的了吗?你还不爽什么?
 
道理不是这样的。我把好的让给她,是情义。她把差的选给我,却是无情。这完全是两回事。虽然那是困难时期,但我还不至于在乎一个包子和馒头,我在乎的,是那一丁点被馒头皮粘走的人情。同时,我也为把那片馒头皮看得比人情更大的春桃担心,她这样的眼界和处世方式,会迎来什么样的人生?世上最愚蠢的,就是自以为比别人聪明的人。
 
母亲多年后说起这句话时,依然如当年那样忧心忡忡,仿佛看着有人掉下悬崖而拉不住的表情。
 
之后的事,果如我母亲担忧的那样,春桃继续着她以为别人看不出的占小便宜行径,周围的熟人对她心知肚明地敬而远之。于是将触角,伸向了陌生人,终于在某一天早晨,被一个人以请她吃米粉为由头,骗去先奸后卖,等几个月后从邻县山区解救回来时,已成了一个疯子。
 
人贩子交代,他哄骗春桃,只花了三两粮票,二角四分钱,给她买了一碗米粉。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