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有些穷人纯属活该


       在我很小的时候,外公总喜欢给我讲故事,其中有一个坐在金山顶上的穷人的故事,令我记忆深刻。故事讲的是有一个非常穷,但在他的后院菜地里,埋着山那么大一堆金子。那个人并不知道自己每天就坐在金山上面,每天饥寒交迫,抱怨老天不长眼。
  土地公公看不过意了,就托梦给他,叫他没事到菜地里刨刨土种点什么。因为天机不可泄露,土地公公也只敢帮他到这。无奈这个人实在太懒,不想种地。而且,他也不相信土地里能刨出金子,来瞬间改变自己的穷困。于是置土地公公的提示不理,继续每天受穷抱怨,直至被饥寒和嫉愤折磨而死。而且,在死之后,也成为一个身在宝山不识宝的笑话。
  外公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成为一个勤劳的人,最初我也是这么看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勤劳的问题,而是一个眼界与见识的问题——同样一个世界,会因为人们的眼界与见识的不同,而看出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和价值来。
  同样一片荒地,有人将它放弃,有人却在上面种出了贵重的菸苗;同样一地枯叶,有人将它当成垃圾,而有人却将它发酵包装送进城里当高档花肥料;同样一块原石,有人把它当成普通石头用来砌厕所,而有人却将它剥皮雕琢,做成价值连城的玉器;同样一段老树桩,有人将它当作木柴拿去烧火煮猪饲料,而有人却从它精致的金丝木纹中发现它被岁月和淤泥掩藏了的价值……
  以上这些事例,都是我多年来耳闻或亲见的经历。其中尤以多年前陪一位慈善家在四川泸县的见闻为最,那位从海外回来的慈善家在朋友的撮合之下,要去为一位特困户捐款。走到那家人家里,看那情形确实贫穷得可怜,家徒四壁,房顶上的大洞可以落下南瓜来,铁锅里锈迹斑斑,最可怕的是,吃饭连筷子都没有。慈善家当即拍板,赠他八千港元,让他们拿去改善住宿和生活条件。但慈善家的妻子却挡住了,说:“我不同意给他们钱,并不是我心疼钱,而是它们不允许!”
  她手指的,是那家人房前屋后青青的翠竹,那些成熟的竹子,随意砍一两根就可以做几十双筷子和洗锅的竹刷,还可以补上屋顶的洞,但他们却没有做。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太懒,就是因为看不见。这两者足以让一家人陷入到万劫不复的穷洞中,再多的钱也填不满。而真正正确的做法,是开启他们的眼界,并调动他们的生活热情。最终,那笔钱汇入另一个基金,捐入到一个偏远小学的助学项目中。
  如果说以上场面都还不够戏剧化的话,那我还有一个更令人咋舌的故事:在一次为贫困大学生捐学费的活动中,我遇到一位资产过亿的企业家,他的第一桶金,就是做泡菜赚来的。他说他做泡菜的手艺和配方,都来自邻居一位大妈。这位大妈做的泡菜,酸爽清香酥脆,是他童年时最难忘的美味。他当年高考失败,无事可做,又不想务农,就窜掇大妈和他一起做泡菜生意。但大妈不相信泡菜坛子里能捞出钱来,而且觉得挑着泡菜走乡窜户太丢人,于是把他当成一个寻开心的捣蛋鬼,撵了出来。后来,他自己摸索,再加时不时有意无意地讨教大妈,大妈也压根儿没当什么商业秘密地将泡菜秘方告知了他。后来,他发家了,而大妈一直贫穷,只是叹赞他命好。后来,大妈的儿女上大学,也是他赞助的。大妈在夸他命好之余,又千恩万谢地加了“心好”两个字,而他听到,却总觉得不是滋味,于是就更加大了对贫穷大学生上学的资助力度。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外公讲的那个穷死在金山上的人。当然,贫穷的原因和种类还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眼界和见识的局限,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