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按:5月3日凌晨五点,又一个做媒体的小兄弟去世了,脑溢血。此前,他朋友圈里出现频率最多的,是累字。据朋友讲,他之前身体就出现了包括面瘫等症状在内的异常,都没有被足够重视。最终造成令人悲伤的结局。这是半个月来听到的第二个英年早逝的媒体人的信息。他们的共同点,年龄都才四十出头,孩子还在读小学,工作都很拼命……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对自己的健康不以为然的朋友们~!

照说我远没有到悼亡的年纪,但近几年来却参加了许多同龄朋友的葬礼,这些人中,最大的40岁出头,小的30岁不到。他们基本都属于非正常死亡,有喝酒醉死的,有汽车飞出公路撞死的,也有死于脑溢血或心脏猝停的,而诱发这些致命绝症的,都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本不属他们年龄发作的老年疾病。这些死于不同原因的朋友,表面看是因为运气等偶发原因,但我知道,他们的死,都是自杀——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他们杀死的!以下便是几个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例子,愿朋友们在天之灵,不会怪罪我用他们做为反面例子来劝告世人。相反,如果有人早点发现他们的问题,对他们提出规劝的话,他们的悲剧多半不会发生。

首先要讲的是朋友黄某,大学毕业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甘心领点死工资,每天对着相同的人相同的事翻相同的白眼,于是停薪留职出去办公司搞实体很快铲得第一桶金,事业发展得出乎预料的好,他也因此有了谈不完的生意和做不完的业务,生意做得嗨,半夜都出差,奔走于各种谈判和应酬中,像一台停不下来的机器。妻子看他时常回家躺在沙发上喘粗气,劝他从容一点,但他心中想的,却是趁现在年轻挺得住,把一桶金换成一车甚至一屋子金,等到那时,他便可以歇下来喝喝闲茶,装装文学青年了。

但他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一年前的某天早晨,他起床刷牙时,觉得头很痛,说想再睡一会儿,结果一睡便再没起来。当天预约好的两个谈判、三个约见和两个饭局,因此取消。

医生说,黄死于脑溢血,长期的过劳、不规则饮食和作息习惯是诱因。

另一位朋友是做媒体的,从21岁开始出来打工,在称为绞肉机的社会新闻部一干就是8年,每天奔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起得比鸡早,睡得比妓晚,每天被种种考核制度追逼着,挖空心思抓点子搞新闻,每天饮食严重不均衡,他曾经自夸说自己的胃是钢化胃,可以三天不吃一顿,也可以吃一顿管三天。许多老记者劝他,每次出门采访还是备点牛奶点心,以备不时之需,但他不听。由于工作压力大,不得不靠烟酒来舒缓,久去久来,人一天比一天瘦,但仍未引起警觉,直至某天腹部剧痛倒床,查出已是肝癌晚期。此前,他刚刚梦寐以求地升为部门主任。此前三年,因为工作太忙,他都没有参加例行的体检。

还有一位朋友,是我幼年时的玩伴,我出外打工这些年,他一直在老家发展,由一个普通教师发展成为某局的局长,其工作与活动能力很强,有极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此君样样都好,惟有一小毛病——嗜酒,且喜欢酒后驾车。时常在应酬晚宴后,驾着他那辆在小城还算不错的帕萨特把音乐开得山响嗨着回家。因为小城交警对哪能些人的哪些车该怎么处理都心知肚明,很少有人拦他罚他或提醒他,他也因此养成了这种习惯,而且一直也没出事,直到不久前,他到邻县办事,晕沉沉地将前面一辆巨型货车的尾灯看成一扇宽阔的门……

一位去当书商的早年文友,在听到他做某某畅销书走红了,策划某某选题获了奖,包装某某青春偶像写手赚了大钱等等好消息之后,又听到到他死去的噩耗,他的死,如朋友们早年预言的那样,是与女人有关。他太爱年轻漂亮的女人了,但这种爱的维持时间以小时计。这次,他又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这个女人为他离了婚,而他却不打算兑现自己当初半梦半醒猴急状态下许下的诺言,于是,悲剧发生了。

这些年,我还听过许多朋友和熟人的死讯。他们有因不堪失眠之苦吃安眠药吃过头而死的;有长年暴饮暴食突发胰腺炎死的;有酒色过度身体虚弱病死的;还有为追逐所谓时尚,在嗨吧里打K嗨药嗨死的。这些人的共同点是:死于壮年,生活方式扭曲而不健康,精神极度空虚而上进心又极强,而且基本不参加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被生活方式杀死的,而这些生活方式,都是由他们自己选择。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