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神雕侠侣是我写的

 
 
    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认同,这种认同,包括对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的喜爱和宣扬,和对那些自我形象不太有利的缺点的掩饰。就像树林中那些乐于展示自己美丽羽毛的小鸟一样,人的天性,也是乐于将自己光鲜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这种性情,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过份了,就会搞出麻烦来,其滑稽的程度,不亚于一只乌鸦拖着几根捡来的孔雀羽毛自我标榜美丽一般。
 
    我年少时,就干过这样的蠢事,而且还不止一次。
 
    在我上小学之前,去乡下亲戚家窜门,我发现那时乡下的孩子们特别崇拜抗日英雄,在他们的口语中,凡是好,都用“中国”来表达,凡是坏,都用“日本”。我这个城里来的孩子,在他们眼中本来是很“中国”的,包括我整齐正宗的军挎书包,以及书包里装着的小人书和崭新的扑克牌,都为我的“中国”增色不少。但随着时间推移,小人书看过了扑克牌也不再新鲜,而我身上的游泳爬树捉小鸟之类的短板渐渐凸现出来,让我渐渐就“日本”了起来。我渐渐受到冷落,甚至还偶尔会被乡下孩子们嘲笑。
 
    这样的场景显然是我不喜欢的。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决定提升一下自己的身份,让乡下孩子们对我刮目相看。我原本想把自己吹成小兵张嘎那样的小英雄的。但害怕经不住面对面的盘问,而且,我也不确定小兵张嘎的出生年月跟我的出生年月是否吻合。于是,选择了一个被戳穿风险更小的——我向他们吹嘘我爸爸是抗日英雄,而且还杀死日本鬼子军官夺过指挥刀,刀就在我家柜子里,下次进城拿给你们看!
 
    几句神乎其神的谎言,加上从抗日电影里看来的各种桥段,瞬间把我那在建筑工地当木匠的父亲,包装成为李向阳、罗金宝式的传奇英雄。我也因此沾光,重新找回了小伙伴的尊重与敬仰,没有人再拿爬树游泳之类的事情来嘲笑我了。
 
    但这种美好场景并没维持多久,当孩子们各自回家,把我的“传奇身世”向大人吹嘘时,知道底细的大人们鼻子都笑歪了。确实,一个六岁孩子撒的漏洞百出的谎话,足以让寂寥的生活增加很多的笑料与乐趣,一些好事的大人,每见我一次,就要模仿电影里日军军官抽刀做叽哩呱啦状,直至几十年之后,他们已成为老人,还乐此不疲,见我一次,鬼叫一次,让我无地自容。
 
    这只算得上我丢人的往事“之一”,而不是“惟一”。此后的很多年,我还为我的虚荣心,干出过更多的荒唐勾当,为别人积累了更多的笑料,为自己累积了更多的耻辱。我曾经为了和同学争谁家的苹果更好,而当着众人的面把我辛辛苦苦从哥哥姐姐们手中赖来且好多天都舍不得吃的大红苹果扔进阴沟,以显示那玩意儿在我家“不稀罕”;我曾经为了显示自己家有亲戚在电影院守门,可以带人去看免费电影,而把几个月的零花钱拿来买了电影票请人去看电影;我曾经为了向同学们吹嘘我家有其实并没有的双卡录音机,而不得不起早贪黑背着一大堆同学让我帮忙翻录的磁带,顶着白眼和冷语到亲戚家去帮忙翻录歌曲;我还因为号称会弹吉它而混入到学校的乐队,结果连弦也没调准地去滥竽充数只做动作不发声音蒙混了一回……
 
    以上行状,有的被现场揭穿了,有的一直没揭穿,却令我纠结难受了很久。这些,都算是我为自己的虚荣心,付出的小小的代价。之所以说是“小小”的,是因为之后还有一件更奇葩更无敌的事情即将发生:
 
    那时流行看武侠小说。最早一轮武侠热,来自当时的一本武术杂志《武林》,这本因电影《少林寺》兴起的武术热而走红的杂志,连载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每月一期,连载两三章。这等于是每次用一根火腿肠喂狮子,除了更吊胃口并唤起它的饥饿,便再无别的用处。于是,我们便疯狂地四处寻找能一次看完并过足瘾的方法。小人书店的老板娘发现了这一商机,托人从外地找来一本梁羽生的新派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很不要脸地将它裁成了一章一本,重新装订成册,化整为零地以三分钱一小册,赚足了我们的钞票。我至今也记得一大群同学在光线幽暗的小书店里,挤坐在矮小的条凳上囫囵而贪婪地读着那些惊险刺激的武侠故事的场景。那种如饥似渴又幸福无比的感觉,充盈在我整个青春时代的记忆里。
 
    也许是那种感觉太美妙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这也许就是当年的学校和家长,将武侠小说定为“精神鸦片”,就像今天大人们把电脑视为仇敌的“网瘾”一样。那些日子,我被武侠小说和自己的想象引领着,飘飘然穿越于想象的世界中,上天入地,飞檐走壁,快意情仇,行侠仗义。那些文字,使我在远离童话的年纪里,重新找回了童话的感觉,而且无须承担“幼稚”的自责,一任自己被那些奇幻缥缈的文字引领,在想象的世界里飞行。
 
    书店女老板寻找新书的能力与我口袋里零钱的数量都十分的局促和有限,与我对武侠类书籍的胃品完全不成比例。这个时候,我像同龄的许多人一样,开始了“创作”,但事实上,那些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还是需要不简单的想象力、历史知识、武术及百科知识和写作技巧来支撑的。以上各条,对于一个初二学生来说也太勉为其难了。在“创作”了三天之后,我发现没有灵感和能力的写作,比便秘还令人难受。但可悲的是,我一向膨胀过头的虚荣心,已让我向众人宣布了我即将写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让大家不花钱也过一把瘾。大家脸上半真半假的微笑,和半是期待半是疑惑的神情,成为我即使像便秘般难受,也要坚持写下去的决心。我不希望他们的疑惑表情,变成嘲笑。
 
    想写下去和能写下去,其实是两回事。而就在这个时候,迷航的船前方亮起明灯一般,我在上海工作的大姨父出差路过我家,临走时留下他在火车上混时间买下的几本盗版书,这些书,有破案的,有历史解密的,还有一本,是武侠。这些一看就是在乡间印刷厂制造出来的黄皮粗糙产品,让我眼前瞬间一亮——我的“创作”,从那天起开始走上高速发展期。
 
    我以每天三四千字的速度,开始向人们发布最新的创作成功。那本封面已不存在的武侠小说虽然错漏字百出,但内容还算惊险神奇,讲的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射雕英雄传》的后续故事,郭靖和杨康的儿女们的故事。古墓中的美女,天马行空的神雕,奇异的仇恨,奇绝的武功,浪漫的爱情。让我在抄写的过程中,激动得浑身如过电一般的充满了酥麻的感觉。它其实就是后来热门并风靡的《神雕侠侣》,但因为装帧和印刷的粗糙,而让我误以为它是某一位在乡间夜色里无聊得蛋疼的某位同好兄的作品,我还侥幸地想,从上海火车上带来的东西,料我这些连省城都没去过的小伙伴们都难以识破。于是,我决定,向他们宣布:这,是我写的!
 
    这个谎言,让我收获了无数钦佩和赞叹。小伙伴们如饥似渴地读着我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文字,并主动给我带来他们最好的文具和小礼物作为回报和鼓励。大家像众星捧月一般,围绕着我,让我有史以来最大程度上感到虚荣心被满足的快乐。有的同学,甚至也开始写起武侠小说来,但收获的,却是讽刺与嘲笑。而看着他们在便秘式的创作与人们的嘲讽中苦恼的样子,我心中的明爽暗爽各种爽,简直难以言表。
 
    这种飘忽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一直维持了半年,金庸的《神雕侠侣》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我们县里……
 
    故事提供者:武文雷(金融从业者)
 
    讲述背景:全家人在大理旅行,在洱海边的夜色里,大家聊自己小时候的丢脸事,女儿和妻讲的,都与虚荣有关。于是激发起这次糗事兜底大放送。关于虚荣,青春期的人们,都有故事。
 
(选自曾颖著《爸爸妈妈的青春》)
 
 
更多文章,欢迎扫关:
 
神雕侠侣是我写的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