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和这个世界聊聊:写给饭店踢小孩事件中的人们

 
 
  各位当事人及围观者:
 
    大家好!
 
    看了这个事件的视频及各种报道和评论,我有一种困惑——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这么一个小小的事情,竟搞成了如此热闹的一个热点事件。是我们所在的世界热点和揪心事太少?还是我们太无聊?
 
    小动物顽皮打闹,本是天性。但如果在某些特定场所,如图书馆电影院或餐饮场所,这些天性应该被规则所限,比如,动车上列车员永远都会提醒如果孩子哭闹,请家长将他带离车厢,这本是一个基本常识。在这方面,孩子母亲有失察之责,这是肯定的。
 
    但这样的事,每天成百上千上万地发生,为什么没有成为轰天动地的新闻呢?因为别的吵闹的熊孩子,都还缺少横空而来的一踢。什么是大新闻?大新闻就是反常的新闻,越反常越大。而大人踢小孩,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中,应该是反常的。更反常的是,这么反常的事情,居然有人跳出来说踢得好,还引起了论争。
 
    不要再纠结是踢人还是踢墙或踢天花板,即使视频再模糊,大家都看得出,那个大学生绝对不是过去和孩子讨论文明规则的,至少凶相毕露地吓娃娃,是肯定无疑的,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
 
    大学生,在这里,我不想重复你们从幼儿园就听得耳朵起茧的什么扶老携幼是人类天性之类的大道理。只想告诉你,文明社会处置这种事情应该做的准则,那便是感觉自己受到影响时,你应该找的是饭店服务员,请他去提醒孩子的父母约束一下小孩子,或者让店家为自己调换一下位子。如果店家太忙顾不过来,善意地提醒一下父母管好自己的孩子,应该不是多大问题的。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父母,会带着歉意管教自己的孩子。当然,也不排除有那么一些以为自己孩子拉屎都香的自恋型奇葩家长,以为自家小孩的尖叫是海豚音,非得让大家一起来欣赏不可。那么,你可以和周边人一起,用眼神杀死他们。
 
    正常情况下,商家在收到众人的投诉,孩子的父母在感受到众人的焦灼和烦躁眼神时,会采取措施,约束孩子,要么给个糖要么按在座位上要么讲故事或提前埋单离席。文明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就是在公共场合不打扰别人。大多数时候,这种小小的矛盾,会以这样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消化掉。所谓文明人,不过是相互顾及对方感受。天堂和地狱里的人们手上都绑着长柄勺,天堂的人相互顾及,所以称之为天堂,而地狱则相反,而在生活中,天堂和地狱,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地狱来自于那冲冠一怒的一踢。不管有多大的委曲和愤懑,这一踢便将所有道理完全踢完。这是用更大的错,去惩治小错,相当于用烧掉房子的方法,治理鼠患。鼠患并不好,烧房子更不好。而要在两个不好中,各执一端地评出一个好来,则显得更不可思议。
 
    接下来,就该说说你们了,对,说你呢,吃瓜的,打太平拳的,看热闹不嫌事大,叫嚷着往死里打的,或要让父母踢回来的……别觉着不留名字就可以乱说。特别是支持大学生打孩子的,我知道你们大多可能还没当父母,而且觉得有太多熊父母没有管好熊孩子,需要旁人插手,甚至不惜踢出严重后果,如果那有用的话,不如干脆像你们养宠物那样,阉掉他们的鸡鸡割掉他们的声带,让他们像橡皮娃娃一样,让它坐就坐,让它站就站。如果你的父辈这么干的话,估计也就轮不到你在这里呼天抢地当键盘侠了。而今后,等你们当了父母才知道,熊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管教的,你不能像马戏团驯熊师那样,用鞭子把它教得去钻火圈。有些东西,需要一个过程。许多时候,一句善意的笑语,比十个飞踢都有用。
 
    至于觉得母亲保护孩子有理的,如果你不是孩子的亲属,那么你的立场也是糊涂。家长先有监管孩子不力,致使孩子惹了麻烦,出了事之后泼命相搏——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所有慈母败儿的故事,是不是都有这样一个梗?无论古代的刑场咬母乳的故事,还是新闻网站上天天都会蹦出的打老妈杀老爸的主,哪一个不是这么给惯出来的?
 
    这是一个本不应该发生的大事件,大家在泥淖里打架,就算找福尔摩斯,也难分出是非黑白来。而现在努力去找所谓证据,证明自己对别人错,继续摇舌鼓唇泼粪叫骂,则更是拴着太阳也说不清的事情。什么真相,屁的真相,鱼不实的网不牢,都用最坏的处置方法去处理事情,最终达成了一个最坏的结果。这是你们想要的吗?
 
    因此,不如把视点往后,退回到自己身上,各自检点自己的错处,然后真诚地向对方表达歉意。如果大家都以这种态度处世,这个世界也许少了几分热闹,但可以变得更安宁、愉悦。
 
    孩子妈、大学生、支持以踢维护秩序的、支持母亲拼命的、还有我这个看不得出无妄悲剧的,都心平气和,反思一下吧!
 
    有些热闹原本是不必要发生的!
 
    曾颖
 
    2017年5月20日
 
更多文章,扫关:

和这个世界聊聊:写给饭店踢小孩事件中的人们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