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事情的起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本地的学生们与外地的学生在旱冰场发生碰撞引起的;有说是因为外地学生偷了校园背后渔场里的鱼嫁祸于本地学生引起的;有说是因为一个本地学生妹喜欢上了外地学生,引发了本地同学的不满;也有说是因为本地学生在游泳池惹了外地女生……
 
就如同一场浩大的森林大火,起火原因和起火点很复杂,要理清楚,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而多年以后,再回顾这场火热得近乎闹剧的群殴事件,我发现,真正的,恐怕也是惟一的原因,是青春,是一大堆过剩荷尔蒙无处宣泄的青春。
 
作为这场大战最不重要最不重要的参与者,我的作用,与其说是被裹挟参与,倒莫如说是被迫当了次近距离的观众,而之所以近距离,并不是为了看得更清楚,而是为了自我保护。
 
在参与打架的两方里,我属于外地学生一方。我们一行七八十人,是从三百公里以外的县城来的,与当地学生不一样,我们都是已参加工作的“委培生”,因为有工资,平时在学校里各种消费场合都有些显眼,衣著也相对要社会化一些。而且,由于远离故乡,大家都本能地抱团自我保护,形成一个比较封闭的小团体。由于比较团结,在以往的历次与当地学生的冲突中,都明显占据着上风。但这些小胜,不仅没有获得当地人的认同和尊重,反而积累起大家对我们的愤恨,积小愤为大愤,并最终推进到不打一架不足以解决的地步。
 
就像所有战争一样,开战之前总是有各种的传闻,这些往往在事后都证明是谣言的不经传闻,却是激起大家战斗勇气的兴奋剂。以731事件为例,在之前两天,就有传闻说本地学生将在这一两天之内对外地学生下手,到时候必然是见一个打一个,一个都不会放过。而在外地学生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在悄悄流传着。
 
事后回想,这个令人恐怖的谣言,也许来自于某两拨好勇斗狠的年轻人在街上偶遇时的相互挑衅与恐吓。这种架势,跟小狗因为恐惧而向另一条小狗狂吠一样,本是当不得真的。而且,每一个群落都像森林一样,既有老虎狮子,也有鹿子和小兔。耀武扬威惹是生非,是老虎狮子们的专利,而他们之间相互的斗狠,最终裹胁着把鹿子和小兔们都卷了进去。小动物们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在数量上可以壮壮声势。
 
依此原理可以还原大战前流言的起因,大致是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中的狮子和老虎们在街头偶遇了,在积怨与荷尔蒙以及闷热的天气作用下,相互对峙并撂下狠话,然后各自梗着脖子散去。这和大多数古惑仔电影中的桥段没两样。当时叫骂的,肯定是别让对方再出现,否则见一次打一次之类。而这段话,被双方各自放大地翻译成了“见外地学生”或“本地学生”一次打一次,一个都不放过。几只猛兽惹下的事,一下子变成了整个族群之间的对立。流言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加入了想象力丰富的元素,这个说已看到对方在磨刀,那个说已看到有人在学校背后的废钢材场找铁棍。大家都以“赵家的狗何以多看了我一眼”的狐疑心态,无限放大着恐惧和敌意。连对方女生多打几瓶开水之类的常事,也被解读为充满了战斗意图。
 
气氛像天气一样直线往上窜着。双方都依据对方的行为,在悄然做着准备。那一年据说是几十年来最热的,而几百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恐惧中越聚越紧张的空气,并没有被老师和管理部门察觉。高温高压的空气里混杂了太多易爆的因子,只须小小的一个火星,就会炸出不知道多大一个声响来。
 
就在大家像在等着一只靴子落地般心玄玄地等待那一颗火星的时候,火星以意料不到的方式来了——在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食堂,一个本地学生被外地学生撞了一下,他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只有天知道了。被撞那个本地学生是个小矮个,他原本没有实力和勇气与撞他的人理论的。但他身后的一群小伙伴,成了他勇气的来源,在大家剜骨刀一样的眼色威逼下,他像一只充满了能量的战斗机器,把碗中撒了还剩一半的饭,连汤带水向高个子扔去,接下来,跳起来一耳光扇过去,其情况犹如老鼠跳起来扇了猫一耳光,既敏捷、又滑稽,直把围观的众人看得笑了起来。这笑声对挨打的一方的杀伤力,远大于耳光本身,高个子也不示弱,抡起手中的饭盒向小个子砸去,小个子瞬间红烧粉丝挂头,睁不开眼来。高个子要乘胜追击,小个子身后的弟兄们一拥而上。由一对一变多对一,而近处的外地学生也纷纷投入进来,变成一场多对多的战斗,一时间饭堂里板凳狂跳回锅肉乱飞,一副兵荒马乱的样子。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高潮的话,那就完全错了。真正的高潮,来自于校保卫科介入之后。保卫科几个干事在搞不清状况之下,根据双方衣服上油水的程度和叫骂声调,薅住了几个他们认为的骨干份子,将他们带到保卫科了解情况。被叫去的双方都有,也不存在偏向哪一方,而且,由于当时还不流行监控录像,必须靠双方的陈述来论断是非,是与非的根源,就是撞人的学生是故意还是无意的?这直接决定双方谁有理。但这个问题又是拴着太阳也说不清楚的事情。于是,这笔糊涂官司就在鸡生蛋蛋生鸡之中,逐渐走向各打五十大板的传统处理方法上。这种办法,如果是对两个没有宿怨的个体,是行得通的,但对两个积怨已久并猜忌很深的群体,则没有用。在保卫科里你来我往的争执所拖延的时间,将事件往危险更推进了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流言在双方学生中流传,流言大体内容是保卫科处理不公,偏向对方,要将本方的同学送到派出所,他们有可能被开除,甚至判刑。
 
这条消息无疑往熊熊的火中浇了一桶油。局势一下子变得危险起来,人们开始围聚到保卫科,高喊放人,连女生们也声泪俱下地叫喊和演讲起来,这场景让人想起某个电影里鼓动年轻人上战场的场面。
 
气氛在进一步紧张。而被拉进保卫科里的学生们,看到外面围观者越来越多,也打了鸡血般勇敢了起来,不仅再无恐惧处分之心,甚至有针锋相对决不妥协的勇气。于是,斗嘴词语继续升级,由文斗到肢体冲突,进而上升为武斗。屋内的战斗,刹时如扔进油池的火把,把保卫科外操场上的人们点燃。一时间,双方兵对兵、将对将,扭打撕杀起来,原本备好的木棍、短刀和砖头,也穷图匕现,跃然眼前。操场上的人们,如非洲食人鸟一般时而围聚,时而分散,呼啸而来,呼啸而去……
 
直至派出所警察到场,三声鸣枪宣告结束,整个战斗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操场上花盆、砖头和棍棒落了一地。但喜剧的是,如此热闹的战斗场面,只有十个人受了轻伤,到医务室洗掉鼻血擦点碘酒或补一个小疤就搞定了。惟一一个被送进医院的,是我们的一个同伴,这个二货不知被什么催眠,手提两条钢尺,从二楼上勇敢地飞了下来,滞空动作如电影中的慢镜头,够他自吹一辈子,但落地姿势不够完美,左脚被摔成粉碎性骨折,他也因此成为本次事件受伤最重的人。
 
在整个事件中,我不想当勇士,也不敢当叛徒或逃兵,随着人群奔来跑去,躲过了凌空飞过来的一个花盆和一把椅子。作为一个见证者,我看到了年轻人心中那充满激情又易于被煽起的力量,其可怕与可笑以及可爱,都有那么一点点。
 
故事提供者:许太平(公益人)
 
讲述背景:与女儿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中关于群架的场景引起女儿好奇,女儿问:“爸爸,你打过群架吗?那是什么样一番场景?是凶暴还是残忍,抑或搞笑和滑稽?”于是有了这段讲述。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