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2、玉米就是好!米是大毒草!

  邻村对于大嘴村来说是个复杂的词。

  一方面,因为它非常遥远,几乎没有大嘴村人上那里去过。即或有人去,也因为从来没有人回来,村人们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如愿到了邻村还是如村长和喳啦氏所说的那样饿死山林或跌入深渊或葬入了白脸飞飞们的腹中。所以,邻村因为遥远而显得神秘,有关它的一切,都只是传闻。

  而关于邻村的传闻,却是有各式各样的版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

  一种是天堂版,在这个版本里,邻村近似于天堂。在那个地方,遍地都长着一种叫作米树的植物,上面结着白生生的米,那东西掺上水,放就锅里一煮,便香气四溢,吃一碗可以管三天,不像大嘴村的主食是玉米,吃多少拉多少,就是不见饱。

  除此之外,邻村还住满了各种能工巧匠,能制造出各式各样小巧秀气的工具和装饰品。那里的人们住在石头和木头构筑的房子里,穿着华丽的衣服。每天吃饱了喝足了就唱歌跳舞,欢快地过着日子,每个人都可以活七八十岁,比大嘴村人的寿命长一倍……

  这个版本的邻村,是由当年往返于邻村和大嘴村之间的一个货郎提供的。他每年往返于大嘴村和邻村一趟,给大嘴村送些针线和饰物来,换一些大嘴村孩子们从山上捡回的彩色石头。大嘴村的人觉得他特别傻,老是拿些能吃能用的好东西来换石头。

  货郎还讲了许多他觉得很重要而大嘴村人却不以为然的东西。比如他说:邻村的村长再不能打人和杀人了。大嘴村人就会说:不打人杀人,怎么还叫村长?显然,他是在吹牛!

  又比如:货郎说,邻村的村长早就是几年一换,谁当谁不当,全由村民们说了算!大嘴村人则更是嗤之以鼻,说:那样搞,谁都想当村长,还不把村子打得稀巴烂吗?这不是扯鸡巴蛋吗?

  货郎还说了很多,但大嘴村人们除了对邻村的好吃好喝有些半信半疑并心向往之之外,对别的便是坚决不信,因为他所说的一切,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关于邻村的另一种版本,则来自于喳啦氏,她说:邻村是个比地狱还坏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就是当年追杀大嘴村祖先们的人们的后裔。他们白天是人,夜晚是兽,靠吃人的脑髓而活,以至于他们那里每一户人的房子下面都有一座深不可测的地窖,地窖里堆满了尸体,都是些被货郎的谎言骗去的傻头傻脑的外乡人。他们在那里,沤出许多蛆虫,蛆虫晒干之后,就成了他们的另一种食物——米。邻村的人,就是靠这人取得长寿的!

  为了让人们相信自己所言不虚,喳啦氏甚至叫我向众人讲解,人的寿命只有五十岁,如果不使用妖术的话,根本不可能活得更长。我当时照他说的讲了,直到讲完,我自己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喳啦氏为了向村民们证明玉米是天下最好的食物,还特别组织了一次“玉米就是好!”的宣传活动,在全村包括茅房在内的所有墙壁上写满:“玉米就是好!米是大毒草!说米比玉米好吃是放屁!”等大标语,并命令教书房紧急发动学生娃们到寨子各处唱:

  玉米就是好!

  米是大毒草!

  说米比玉米好吃是放屁!

  孩子们唱着闹着,让大嘴村的人们终于更深地领会到:邻村大概可能也许差不多确实很坏吧!

  大家由开始怀疑米,进而发展到怀疑货郎的话,进而开始怀疑起邻村来。

  就在这个时候,邻村与大嘴村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正面较量发生了。

  这年秋天,货郎又来了,带了很多能吃能用的东西,满满驮了四大箩筐,把他那两头青骡子压得直翻白眼吐沫子。

  按多年前立下的规矩,货郎只能在大嘴村外的空地也即是当初扔王吹吹的那个地方卸下货来,然后敲锣唤村里有皮毛和彩色石头的人家出来交换。当然,锣声也会唤来喜欢看热闹的小孩子和狗们,撒着欢儿跑着跳着扬起一路的灰尘。

  今年的情况却有些异样。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宣传和教育之后,货郎的形象,已变得跟白脸飞飞一样恐怖而狰狞了。

  货郎敲了许久的锣,锣声在山谷里碰来撞去跌跌撞撞传得很远,最终消失在很远很远的虚空之中。

  货郎感觉很奇怪,于是又敲。

  锣声依旧像拳头砸在棉花上,连狗也没有招来一只。

  货郎敲得累了,也有些倦了。于是坐下来,掏出烟袋,划上火,一口一口地吸了起来。

  烟从烟袋锅里沿着老玉米秆烟杆进到货郎的口腔,又在里面绕了一大圈,然后从鼻腔里喷了出来,晃晃悠悠偏偏倒倒地顺风往村里飘去。

  这味道最先让烟鬼二杆子受不了。二杆子是村里与皮匠齐名的人物。皮匠嗜酒,二杆子好烟。他本来人就瘦得像根竹杆子,又随时将一根细竹烟杆别在腰间,故而得名叫二杆子。

  就如同皮匠嗜酒而不常得到酒一样,二杆子好烟却常没有烟抽。因为村长说那东西是神魔妖道的玩意,把好端端的田地都种成只冒烟而不饱肚子的玩意儿,分明就是在作孽!因此,他老人家不仅不许种,而且也不准抽。

  但问题就在于,不种不抽可以,却不能不想。尽管二杆子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在绝大多数时间都与村长保持着相同的想法。几乎是村长准想什么,他们才想什么。村长叫想成什么样,他们就想成什么样。惟独在这件事情上,他却有点不听使唤。他把这归罪于烟,他说都是让那玩意儿给闹腾的,它似乎真如村长所说那样,有神魔妖道的力量,可以把人勾得魔魔症症的。

  咱不是不想听村长的,而是不能啊!

  二杆子说这话时显得非常无辜,仿佛是被谁抓了他的魂一样。

  为此,二杆子没有少吃苦头。他几乎把村里能够找到的枯叶都一一的找来卷成烟卷放进嘴里抽过。树叶呛人,枯草闷人,菜叶恶心人而且还费火。玉米叶稍稍好些,但始终少了点劲道。这让他感到痛苦和绝望。直到后来,货郎教他用烟丝搭进玉米叶,才好了许多。虽然赶不上货郎抽的纯烟丝有味,但已聊胜于无。以他的能力,每年能偷偷从货郎那里换回半坛烟丝已属非常不易的了,这半坛烟丝加上几捆玉米叶,紧巴紧巴也能过一年的瘾。

  所以,每年大嘴村最盼望货郎的人就是二杆子,虽然在特殊时期,仍旧很盼望。因为眼见着坛子里的烟丝已断货了。没有烟抽的日子跟世界末日有多大区别?

  货郎吐出的烟,纯纯的香香的犹如一只温柔的小手将二杆子心中努力镇压着的愿望挠得发疯发狂起来,在他意念中左冲右突一阵猛撞,把他原本就已很脆弱的理智砸得稀烂粉碎。

  被他的愿望拖着,二杆子循着烟味,面红耳赤地来到货郎面前,像头想交配的疯牛一样,用血红的眼睛瞪住货郎。

  货郎最初没认出他,因为大嘴村人长相都差不多,而且又经过了差不多一年的分隔。但很快,他便认出了二杆子腰间别着的烟袋。于是便很高兴地和他打起招呼,并让二杆子美梦成真地给他装上一锅烟,点上火。

  二杆子双手颤抖地从货郎手上接过烟,又颤颤微微地从怀中扯出火镰与火纸,准备把火纸摊到地上,然后打火。

  货郎看他费劲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从口袋中掏出一个方纸匣子,扔给他说:都啥世道了,还用那破玩意儿?来!用我的火柴吧,保你好使!

  二杆子接了纸匣,但不知道怎么使。他甚至不知道怎么打开。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在此之前大嘴村人从没见过这玩意儿。二杆子作为大嘴村第一个见识火柴的人,出什么样的洋相也不算稀奇。

  二杆子左掰右拉,始终搞不清这新鲜玩意儿的用法。货郎吸着烟,很开心地看着他,像是看一只正在掰核桃的猴子。

  纸匣经不起二杆子的折腾,终于散了。火柴撒了一地。二杆子捡起一根,仔细端详着那一头挂着黑包的细木棍,他实在看不出这与火有什么关系。一种被戏弄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愤愤地扔掉火柴棍,满脸通红小眼透亮地瞪着货郎。

  货郎看他生气了,也不再逗他玩了,赶紧从地上拾起一根火柴,在纸匣上轻轻一划。火柴上的磷球在一声爆响之后泛着青烟闪着刺眼的光燃了起来,照在二杆子的脸上。在这一闪的过程中,二杆子由疑到惊直至喜上眉头张着大嘴呵呵地笑开来。

  货郎也很高兴,给他点上烟,让他美美地吸上两口,随后,两人就盘腿坐在树下聊起天来。

  货郎最关心的还是大嘴村人今年怎么与往年不同。往年这个时节,他来的时候,在对面山坡上就能看到村口一拨一拨拎着皮货或彩色石头翘首等待他到来的人。贪嘴的小孩和狗们,则更是兴致勃勃,一看到他的身影,便会撒着欢儿冲出几里地跑到半山腰来迎他,然后,像围拥着一个凯旋的英雄那样,将他迎到村口来。这样的场面,多年如一日,风雨不改。这也成了继彩色石头、毛皮之后,又一个诱使他到大嘴村来的原因。

  但今天这样的场面却没有出现。这多少让他感到有些失落。他问:今天是咋了?村里好像就你一个人。其他人呢?上山了?

  二杆子摇头。

  生病了?

  二杆子也摇头。

  出啥大事了?

  二杆子更是摇头。

  货郎将烟袋从二杆子嘴中扒拉出来说:你小子除了摇头还会点别的什么没有?快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大嘴村的人怕我或者厌烦我了?抑或是觉得我骗了你们?不再想和我做生意了?

  货郎其实心里也没有底,因为他从大嘴村换走的彩色石头,在邻村人眼中被看成是宝石,一颗就能换一幢大房子或更多别的什么东西。因此,他一直担心大嘴村人们幡然醒悟之后,骂他是骗子并从此不再和他做生意。

  二杆子继续摇头。尽管货郎骂了他,让他不许摇头,但他的小脑袋瓜子实在想不出除了摇头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招可以应付眼前这种局面。

  货郎看着二杆子像看着一支转得飞快的拨浪鼓。一急一气,将他的烟袋往地上一扔,溅得烟火四射,说:好吧!你不说算了,我这就进村找别人问去。等我问了别人,今后你就别想从我这里换到烟。喏,看见大青骡子背上那坛子吗?那可是一坛成色上好的烟丝啊!特意给你备的,好了,现在可以留给我自己享用了!

  说完,起身就要走。

  二杆子虽然脑壳不太灵光,但一遇到与烟丝有关的事,他便能发挥出超常的智慧和反应能力。他从地上爬起来,抓住货郎的衣襟说:我的祖老爷爷,我再不摇头了!我说还不行吗?不摇头了!说还不行吗?

  货郎装着很生气,继续往前走,不理他。

  二杆子急了,飞身扑过去,抱住货郎的腿,搅得一阵灰浪。

  他说:别走!你听我说!我这就说!行不?

  货郎停下来,俯身下去,看着二杆子因激动而颤动着的两片大嘴唇,突然担心自己如果再坚持的话,会不会让他当场口吐白沫晕倒。

  于是他不再坚持了,用烟袋嘴轻轻地敲着二杆子的鼻头,说:快说吧!给你最后一个机会。

  一听是最后一个机会,二杆子当然很激动了。以最快的速度,将近一年来关于邻村在大嘴村人口中的种各种样的说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玉米就是好,米是大毒草”运动。

  尽管与大嘴村有多年交道经验,心理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但货郎还是对他听到的事情感到震惊。他有些怀疑是一路的风寒让他的耳朵有些失灵,欺骗了他。他还怀疑二杆子是在编故事诓他。总之,也许还有更可怕更真实更不容他知道的原因在背后。而耳朵和二杆子,总有一个是在欺骗他!

  他先审查自己的耳朵。耳朵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让他听见了很远的山谷里传来的几声鸟叫,还有风从树冠上掠过,并折断枯枝的几声脆响……

  他再审视二杆子。

  二杆子小眼睛闪着泪光,一副随时准备把自己的心脏掏出来表决心的样子。而且,对于那小而拙的脑袋瓜子来说,要编出那样一个有头有尾有过程的故事,其工程量也稍嫌大了点,有点像老熊表演踩鸡蛋,难度系数太高。

  想着这些年与大嘴村桩桩件件的交往旧事,他觉得用正常的逻辑去推测眼前看到和听到的事都是愚蠢的。

  他决定相信二杆子和自己的耳朵。

  在这个念头产生之后,另一个念头马上如庞然大物一般撞进他的脑海:米怎么会不如玉米呢?

  这个念头,一下子把他的心情又砸得稀巴烂了。

  不行!不能容这个错误的想法,去糟踏他所热爱的米的形象。

  不能让一群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吃过,只凭几句道听途说的无聊话便误解、怀疑甚至憎恨米的人来诋毁米的名声!

  他们没见过没吃过,可以原谅!

  而自己天天见天天吃而居然容忍这种对米不尊敬的调调在自己的耳中穿进穿出,确实对不起米,也对不起自己生活的村子以及那一套让大嘴村望尘莫及的美好生活状态。

  对米的保护,就是对自己村子生活方式的保护!

  这时,作为邻村惟一一个代表,他决定要为了米,与大嘴村所有人来一次论战。

  这是一件看似很难的事,因为他是以一顶三百。

  这又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他拥有一个最基本论据——米,只有他口袋里有这种东西。他只须抓出一把,放到锅里一煮,什么争论和非议,马上就会土崩瓦解!任对方有三百人还是三千人或更多,因为他们并不拥有事实真相。

  想到这里,货郎不急也不恼了。他甚至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优越感。他拍拍二杆子,叫他起来,去把村里人叫来,他给大家讲米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让他们看看甚至亲口尝尝。这件事本来早该在多年以前就做的,但因为米在他心中实在太平常太不起眼,而忽略了。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非常没必要的麻烦。

  二杆子将信将疑地进村去叫人。

  村里的人们对半信半疑的二杆子一点也不相信,都躲在门后不吭声。

  二杆子在村里逛了一大圈,几乎没遇到一个肯相信他的说法,并愿意到村口来听货郎说道说道的人。

  二杆子有点憋气,并暗暗恨起自己来。为什么货郎几句话,就把自己说得举手投降了,而自己口沫横飞口干舌燥地说了半晌,却没有人相信。

  他为自己容易松动的意志和笨拙的口舌感到失望甚至愤怒。他想,趁着村长知道并追究这件事之前,自己还是躲远点的好。虽然货郎大青骡子上那一坛上好的烟丝让他有些不舍。但想着村长知道情况之后的愤怒以及之后紧跟而来的惩罚,他开始不寒而栗,汗毛倒竖了起来,远远地躲到村子后面,心有不甘地往村口看。

  货郎左等右等不见二杆子出来,觉得情况有些不妙。眼见着太阳已升到头顶正中央,把房子和树的影子都压缩得几近于无。他决定坐下来歇息一会,给自己煮一顿白米饭吃吃。

  他从口袋里往外抓米。每抓一捧,都摇摇头,发自内心地叹息一声,他为这些洁白晶莹的小精灵遭到的诋毁和误解感到有些伤心和不可理喻。他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跟任何邪欲和丑陋有关联呢?

  他把米装到锅里,从旁边的小溪里舀来清水,米在水里欢快地跳跃着,并从他手指间轻盈的滑过,让他有一种痒痒的感觉。

  事实上,他也是很久没有吃到过米饭了。因为这一路的艰难跋涉,为了赶在冬天来临大雪封山之前踏上回程,他都是紧赶慢赶地往前走,大多数时间都吃的是馍和炒面。现在,那些洁白的散发着清香气的新米就在他指尖游动着,翻卷着,让他已想到了它们煮成饭之后白白净净胖胖壮壮的质感和香气,以及入口之后由舌尖到喉咙一路溜滑下去的温热与充实感觉。

  想到这,他的胃忍不住酸酸的痉孪起来。而他的鼻子,也同时有了些酸酸的气息:想不到,这么好的东西,竟然被妖魔化到了比毒草还可怕的地步,真让人心不平啊!

  他捡来三块石头,把锅架到上面,又从大树下捡来一些枯枝,点燃。

  火在锅底燃烧着,并很快将水烧得沸腾起来。翻滚的水裹挟着米们在锅里跳着欢快的舞蹈,并开始散发出一种令人心醉的香气。

  香气在空气中悄无声息的传播着,以飞快的速度,掠过大嘴村,在村子的每个角落里,惊起一阵阵的战栗。

  人们被这香气搞得有些迷醉了,满嘴淌着清水,开门四处寻找香味的来源。

  大嘴村为数不多的猪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从没闻到过的香气迷醉了,从猪栏里翻出来,伸长鼻子四处寻找。

  连地洞里的老鼠,也被这奇妙的香味搞得神魂颠倒,一改从不白天出洞的习惯,飘飘然晕乎乎地从洞里钻出来,在人们杂乱的脚下穿行着,朝村口跑去。

  香味充满了整个山谷。

  香味激起的忘我的躁动,也充满了整个山谷。连大嘴村对面丛林里的白脸飞飞们,也开始血脉贲张跃跃欲试地开始异动。

  随着锅里温度的升高,米加快了向饭演变的过程,香味也变得更浓更勾引人。

  货郎故意恶作剧地用帽子狠狠扇火,变本加厉地将香味往村子的方向扩散。

  这时,几只被香味迷得有些昏头的小鸟从树上落了下来,小心翼翼地往锅边靠近。

  几只腿快的老鼠,也飞奔着扑向火堆,一只性急的老鼠冲在最前面,紧急刹车没刹住,被后面的兄弟们一撞,冲入火中,烧得一声尖叫,毛发皆糊,钻出圈子凄厉地惨叫着落荒而逃。

  货郎看着这情景,开心地笑了起来。他看看身边聚集的鸟儿和老鼠们,再望望死寂得没有一个人影走动的村口,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这里的人,怎么连老鼠都不如?

  仿佛是回答他的问题,村口隐隐绰绰出现了人影。

  一个、两个、三个……

  十个、二十个、三十个……

  一百、两百、三百……

  人们任由香气牵着自己的鼻子,黑压压地向货郎煮饭的大榕树走来。这种场面,只有在王吹吹讲故事最鼎盛的时候才出现过。

  小小的一锅米饭,轻易的将王吹吹创下的业绩打败,这是所有的人都意料不到的。

  人来了,鸟和鼠依依不舍地逃走了。走不远,又在人群外缱绻地往圈子里望。

  猪们因为是家畜,而且在大嘴村属稀有保护动物。因此也就不怕人,在人们的脚林中钻着,冲进最里层,吸了口香气,陶醉得把尾巴卷成了一条小圆圈,幸福地扭动着。

  人们努力地睁大着自己的小眼睛,并拼命地克制着自己的大嘴往外流口水。

  但这岂是能轻易克制得住的?在米饭折磨人的香气中,口水像春天山溪里的水,清汪汪地往外冒着。

  三百个人齐刷刷一起往下滴口水的场面很壮观。

  三百个人滴落到地上的口水声嘀嘀哒哒响成一片,像一场不期而遇的雨。

  口水在干涸的土地上扬起一片灰尘。

  口水很快将地表浸得饱和,开始在上面流淌。

  流敞着的口水很快汇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可观的泥流,像一条一大蛇一样向低洼的坡下流去。

  大蛇一样的口水把林中的小鸟惊得四处飞散,各自奔逃得很远。

  货郎和他的饭被围在淌着口水的大嘴村人的中央。

  饭此时已熟,三块石头下的柴也烧净,只剩下红红的灰烬在散发着青白色的烟。

  白白的饭从黑黑的锅里挤出,漫在锅沿外,每一颗饭粒,都那样洁净、饱满、诱人。

  锅里的饭和锅下的灰烬所散放出的香味与烟味搅在一起,混和成大嘴村人们从没闻过的一种气息。他们仅存的不多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东西是可以吃而且非常好吃的!至少比他们每天啃的玉米棒子,喝的玉米粥,咬的玉米馍好吃。

  货郎故意不在意人们的存在。他从包裹里拿出碗和筷子,用筷子在饭上面轻轻一拨,拨下一团饭来,放进碗里。

  饭冒着热气,在碗里翻了一个身,被货郎送到嘴边,张嘴,吹气。香气在货郎的一呼一吸之间从饭团中喷涌出来,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开去。

  人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哦”的一声。伴随着新一波饭香的传递,由近及远传来一阵杂乱的吞口水声……

  货郎没管那些杂音,将筷子上的米饭送到嘴边,故意伸出舌头去接引饭到嘴中,然后开始咀嚼。

  他嚼得很慢,像是在做示范似的很夸张地把嘴一张一合。间或有一粒半粒饭从他的牙缝间逃出,落在他衣襟上,又被他捉了回去,放进嘴里,脖子一伸眼睛一鼓,吞掉。

  然后,他又捻起第二团饭,将刚才咀嚼的过程,再重复一次。

  他的这一系列举动,让看客们实在按捺不住了。站在前排的孩子们,有的试图伸手去抓两粒锅边的饭尝尝,结果被烫得嗷嗷乱叫。而另有一些孩子,开始在地上寻找树枝和瓦片,试图从货郎的锅里,扒拉出一点香喷喷的饭来。

  货郎见此情景,赶快用盖子将饭盖住。饭的香味随着锅盖的介入嘎然而止,空气中只剩下柴火发出的烟味。

  人们不约而同扫兴地“唉”了一声。

  他们为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妙而神奇的食物而惊奇!

  他们也为如此美妙而神奇的食物今天才看到而叹息!

  他们更为如此美妙而神奇的食物吃不到嘴而心焦。

  同样的一声叹息,包含的意味却完全不同。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