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整本的文学书籍,最先接触的当然是童话,什么安徒生、格林、天方夜谭、大林和小林,看了很多。其中最喜欢的,是阿拉丁神灯,常常幻想自己有那么一个神奇的玩意儿,遇上什么难事或碰到想扁的人,或想要什么东西,只须擦一擦灯就OK了。这种盼望成为一个不劳而获者的想象,让我神往了很多年,之后在童话中看到的可以自动开饭的小桌子,永远能掏出钱的聚宝盆,以及能为人解决各种难题的宝葫芦,甚至从口袋里要什么就能拿出什么的哆啦A梦,都曾让我口水嘀哒的心向往之。
 
当然,我也不只是一个等着天上掉馅饼的财迷。我也喜欢被公主轻吻变成王子的青蛙,喜欢穿着水晶鞋在王宫里炫舞的灰姑娘 ,喜欢总是被坏人害不死的白雪公主,喜欢坏人终究受到惩罚好人终得好报,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快乐幸福生活的大结局。
 
童话的作者们很牛,知道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从物质到精神层面,全方位地满足大家的狂想,让大家以为自己是终将成为王子或公主的青蛙和灰姑娘,我们身处在一个心想事成的美好天堂。哪怕这些只是些经不起岁月轻轻磕碰的肥皂泡,鲜艳、虚空、脆弱。而沉溺其中,却乐具不疲。
 
而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当时最讨厌的童话莫过于《海的女儿》《泪王子》,我觉得那怎么能算是童话呢?它与我喜欢的童话,差距实在太大了吧!
 
童话怎么可以那么写呢?
 
小美人鱼不是神仙吗?怎么没有一个可以拿出让心上人爱上她的灵丹妙药的百宝箱?
 
小美人鱼为了所爱的人,忍受那么巨大痛苦把尾巴变成腿,居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
 
小美人鱼救了王子,而王子却以为是别人救的,作者居然让她连话都不能说,实在太憋屈了吧?那王子是个瞎子和白痴吗?
 
最让人生气的是,在明明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死,杀了心上人就可以救自己时,小美人鱼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看着王子与心上人安然远去,自己化身为泡沫,这这这也太虐了吧?哪有这样伤读者的,不怕掉粉取关吗?还好当时没有那个概念,且安徒生已死了好多年,要不然,当场拉黑,永不相见,应该是我当时与他的最后相处方式,就像当下某些人对一言不合的网友那样。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两三个单位工作一场,经过三五次真真假假的失恋,被明明暗暗的几刀几枪伤害,恍恍惚惚间,发现自己长大了,而标志,便是不再相信童话,那里面写的东西,都是骗小孩子的。
 
就像聪明人从不标榜自己聪明,而傻瓜从不认为自己傻一样,成熟的人,从不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成熟的。我当时对自己的成长,以及对童话的认知,也属于这种一知半解半熟不熟的状态。那种将成熟与童话对立起来的想法,其实也是不成熟的,就像为了写诗,天天故意板着脸说自己很忧伤一样。
 
其实,真相是,童话并不全是骗人的,至少悲伤的那部分不是。这个世界上,满足人欲望的神灯小饭桌变成公主的天鹅和变成王子的青蛙是没有的,但为爱破碎的心,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愿伤害爱人的痴心人,以及无论怎么付出也得不到回报的奋斗,却比比皆是。它们是《海的女儿》里最真实的那一部分,也是我当年讨厌这篇童话的原因。
 
我发现,那时的我,像花喇子模国的国王,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而将不想听的,当成冒犯与敌意。这既是一种纯真,也是一种愚蠢。
 
又过了很多年,被岁月撞击和海洗,浑身伤疤地可以对任何苦与痛说呵呵的时候,回望年少时光,真正最美的,却是那一篇我曾经深恶痛绝并发誓要敬而远之的童话。这时,我所经历的人生,已让我看得懂阅读课时坐在夕阳金黄的讲台上朗读这篇童话时,眼中闪亮着的那一滴泪光……
 
年少时,我最不喜欢《海的女儿》,一如老之将至我对它的热爱。
 
不喜欢到热爱之间隔着的,是大半辈子酸甜苦辣的人生体验。
 
在阅尽人生无数悲欢离合,走到即将化为泡沫消失于岁月之海的那个早晨,我们会发现,那个悲痛欲绝又喜不自禁的泡沫,就是我们。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