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好友媛媛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她读大三的时候,和一个学长相爱了。学长帅气而阳光,喜欢打篮球,学习成绩也还不错,惟一美中不足的,是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这也是许多女生将他拉黑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女孩,早已不是看琼瑶奶奶浪漫爱情小说长大,只关注爱情,不关注吃饭。她们的爱情小说,基本要以当奢侈品说明书来读。
 
媛媛当然不会不关心吃饭问题,只是稍稍晚了一点,或者说是因为先有两个人小鹿乱撞地对上眼,然后才有道路该何去何从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想未来生活该怎么样的时候,他们的小鹿早已撞昏死了过去。这有点像搞笑剧中的情节,两个人坐着谈恋爱,等彼此已相爱时,才发现女方比男人高出半个头来,再清醒时,总觉有些晚了。
 
像大多数校园恋爱一样,当激情如焰火般电闪雷鸣地炸过第一轮,生活不可避免地就回到了柴米油盐中,这就像球,无论被踢得多高,但最终都会重新落到地面上,生活必须从精神层面重新再回到物质层面,而校园中的所谓物质,最集中地体现在吃,早中晚三餐,或晚自习过后的送上门或钻出去吃的夜宵。
 
夜宵的意义,并不在吃,而更多地赋予了社交的功能。没人统计过,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有多人起缘于夜宵,但确有很多不同院系和年级的男女,是因为校园隔壁那条夜宵街而相识,一杯酒、一只烟、一个搭讪、同学的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拉桌子搭板凳并在一起,加QQ加微信互道早安晚安,顺理成章地走到一起,然后有多远走多远地专捡熟人少的地方相互喂饭去了……
 
媛媛与学长,就是通过这样的轮回走到了这一步。他们最终单独去的,是一家韩式餐厅,这家餐厅的老板娘,是个韩剧迷,一两百集的电视剧,她可看十遍,店里的装潢和陈设,大致可以乱真韩剧中的场景,她还趁暑假去韩国学做了正宗的泡菜,顺便整了一下容,虽然经历了险些没有过得了海关的危险,但最终把自己和店变得更韩味了。
 
媛媛喜欢吃老板娘做的蛋包饭。虽然就本质而言,它不过就是蛋炒饭的升级版,同样的隔夜饭,同样的火腿青豆萝卜丁和葱,同样的煎鸡蛋,只不过一个是在饭里一个是在饭外,不讲究的话,到肚里一搅拌结果都一样。就这点小小差异,蛋炒饭只卖5元而蛋包饭就卖15元,这就是包装的价格。学长男友常发这种关于本质的议论,但这并不妨碍媛媛喜欢蛋包饭,她喜欢被一层薄薄的冒着细油泡的蛋皮包裹着的饭,喜欢那香气四溢的金黄小方口袋,喜欢筷子轻轻挑开它如挑开新娘盖头时里面袅袅冒出的丝丝缕缕香气。对于女孩子来说,形式感很重要,无论是玫瑰花还是白婚纱以及钻戒和表白仪式,从本质上,其实都只是商家卖东西的小伎俩,但你敢说这些东西就没有意义?就本质而言,饺子还不过就是肉和面皮,其实是达成形式的过程,和它背后的象征意义。这一点,可能是男人和女人看事情的根本分歧点——女的看男的潦草,男的看女的折腾。
 
媛媛最喜欢看老板娘做蛋包饭,她喜欢看那橙黄的蛋液倒入方形锅,喧哗着笑闹着变成一张金黄的蛋皮,然后,炒好的饭倒入其中,铲子如同机械手一般轻捷而果断地将它包裹起来,一翻身,将封口压在下面,留下一个天衣无缝的方形身影 。这样的画面,是能够让人感到生活更加美好而温暖的。
 
但学长却不这么看。除了关于形式和本质的争论之外,更重要的是,这比蛋炒饭贵三倍的饭,差不多是他一天的伙食费。如果两人一起吃的话,两天的伙食就没有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口水长淌饥寒交迫的两天。
 
但他不能让女朋友知道这点可怜拟思,思虑再三,他总算想出一个自以为万全的招——对媛媛宣称对鸡蛋过敏,每次到饭馆,先给媛媛买一份蛋包饭,自己要碗汤,从包中拿出事先在食堂买的馒头,若无其事地开啃。
 
媛媛回忆,她二十几年人生中最感动的场景之一,就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们俩坐在温暖的灯火前,她吃着蛋包饭,他啃着白馒头,雪花静静地飘在窗上……
 
但所有美好,仅止于此。媛媛最初,也有发自内心的感动,总觉得这是一份难得的爱与呵护。久去久来,心中渐渐就有了负疚的感觉,渐渐就觉得这份看似无私的呵护的不可爱之处——他和她,像两条即将干死的鱼儿,相互吐着泡沫,以滋养对方。但她所面临的选择,并不只有这么一个格局。与其被一个有对你好的愿望而没有对你好的能力的人制造的浪漫感动,倒莫如让自己生活在没有任何惊人情节的故事里,像游在碧蓝清澈的大海里,对水和任何感人情节都茫然不知的鱼,至少不必为一顿蛋包饭感动或内疚。
 
这段感情,在媛媛梦到鱼和海的那个清晨结束。学长如释重负地走了,很多年没有再谈恋爱,而是把原本用来感动女生的种种小心思,拿去和朋友们一起创业去了。媛媛毕业后辗转在几家单位上班,并在二十九岁那年当上了总监,中途虚虚实实地有过几次恋爱,但最终没有结果。别人问她要找什么条件的,她眼前便会莫名地闪过多年前那个初雪的冬夜,那个馒头与蛋包饭各怀心事对视的场景。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