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接连几天,几个著名的网络舆论事件开始出现所谓的“反转”。保时捷姐一收嚣张跋扈的表情,摆一张几年前的“清纯”照片,开始讲述起自己的未成年发家史,并且拿出了按揭发票和A货包包的,最后打出不要骚扰女儿的母性悲情牌,最后表示如果大家再逼她她可能会画个妆去跳江。这一系列组合拳,居然引来了一些人的同情。
这当然是在高人的指导下完成的。最近几年,做网络舆情这门生意的人,多多少少已摸出了一些规律,比如以上这招,就是根据网络舆情特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网友普遍“仇强”,会不由自主站在弱的一方,因此,在争取网络舆论支持上,示弱比示强效果好。比如,像男的打女的这件事,如果女的开的是奇瑞男的开的是保时捷,再看效果,就不一样了。至少不会像当下这番,完全一边倒。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平时在现实中强势的行业,一到网上,就变成“弱势群体”,因为网上,选择站在鸡蛋一边的人更多一些。这样做,既站了道德高地又无风险,还可宣泄心中块垒的事情,大家都愿意做。有些选择,甚至就是本能的。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许多网络舆情的当事人,开始选择采用“示弱”,甚至连丰县教育局的信访负责人和网传强势的派出所副所长,也纷纷上网哭了起来。哭得那叫一个梨花带雨满腹委曲,让人忍不住心疼地想:“得受多大委曲,才能让一个大男人哭得如此声情并茂?”许多人的立场,由此发生改变,一系列并于闹访缠访的批评和叫骂,开始扑向那位女老师。一时之间,让她不想自杀都不好意思了。
接下来,县政府的回复节奏感很明确地就出来了。这是一份基于“女老师在无理上访”为前提的主题先行的公告,说的是“要调查”,但结论基本就是“你说上..访的内容并不存在”。所有调查,也许只是寻找有利于这个观点的论据而已。这种局部展示真相的招数,有些人玩得太熟了。
 
这一招,确实能唬住很多人,当然,人家唬你,只是跟你客气,如果不唬人,直接下个组织结论,看你一个小小教师,如何和一级机构斗下去。最多不出几天,东边不亮西边亮地在别的地方,再生出个猪长两个脑袋的新闻,就直接将热度压了下去。一切重归安宁,岁月继续静好。
 
但是,有几个小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中,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决定把它说出来,就当做个智商体操,留给诸君解闷。如果哪个能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我也打算相信官方的说法,鄙视一下缠访了。
 
问题一:假如有人花三十六万买你小孩子的眼睛,你会不会认为这是高价,然后兴高采烈地掏出来给了他?如果不能,那么,女老师索要高价的谴责,从何而来?
 
问题二:国家有条例规定不鼓励越级那啥,但不鼓励的意思,是不是抓起来?安一个滋事罪名?如果不是,那么你抓人家干啥?你家小孩眼睛瞎了不会闹一下?核心问题是你该不该抓人家,而次要的才是怎么抓?不要搞反了。
 
问题三:你本没有资格抓人家,你抓了。她说你打了,你说没打。按照国家规定,执法记录仪必须记录执法过程,但你们的执法记录仪,总是善解人意地在该坏的时候坏。如果在重证据的法制地区,仅凭这一条,你就输完了,因为他们的法律规定,对强势的一方,你没证据证明别人对你的指控,那就要认。但在另一些地区,证据责任在弱者一方,你没证据证明我打了你,你就输。
 
……
 
正是基于以上几个疑问,我对丰县官方处理这件事的结果,不抱任何乐观看法,我这辈子还没去过丰县,甚至这次新闻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所以,与各方皆无恩怨。但因为这几点小小疑问,我愿意继续相信女教师的说法。其理由非常简单:连保时捷姐都用A货帽子洗地了,还有人相信你信访主任的眼泪?更何况,还有那个老掉牙的执法记录停电了的梗。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