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又见悬浮照新闻。据说是一段香艳的故事引起的,原标题有点吓人:
 
遵义“出轨书记”再曝悬浮照,当地回应
 
我是在茶馆喝茶时看到这则新闻的,虽然它也不算什么新闻了,但仍不由得感叹:一位镇级政府负责拍照的“老同志”,有这样的意识,足见官场之风气,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距离。
 
茶友老陈笑道:这还不算极品的。最极品的,是我几年前的真实经历。那一年,我在一家地级市的机关报当摄影记者,跑的是最令人焦灼的要闻口子,每天跟着领导们四处开会奔走,无论多早,都必须比领导提前半小时到达,24小时不关机候命,拍到领导满意或值得留念的照片第一时间洗印好送到办公室。这些虽然累,但还不令人焦虑,真正令人焦虑的,是每天交稿时总编对图片质量的要求,他老人家只管一版的图片,标准也不是新闻和艺术标准,而是领导标准,事实上,领导未必如他想象的那般斤斤计较,准确的说,我们遵循的,应该是总编想象的领导的标准。
 
这个标准是什么呢?首先是领导的级别不能搞混,在同一张照片里出场的最高级别领导必须占据画面主要位置,光必须给充足,不能有阴阳脸,更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地暴露领导的生理特征,秃子不能见顶,个矮不能寻高陪衬,牙丑不能露齿,皮糙不能露斑,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如果遇到班子领导集体出席的活动,领导一个都不能少……
 
这些戒律,直接将我从一个摄影高手变成了一个白痴,每按一次快门,都不知道这张照片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到最后,我甚至都有点恐惧快门了,每天战战惊惊如履薄冰,既要抢到好的机位,又要不影响领导的工作,还要牢记各种不准,其难度,你能想象吧?
 
即便如此,还是出事了。首先一次是总编早晨起来看报,发现一版上一位领导的脸上有疑是斑点的痕迹,当即下令收回报纸重印,并电令追查责任。我担心吊胆地等了一上午,才被告知不是原片的问题,而是晒版时的瑕疵,就为了这一秒钟就闪过,没有任何人可能注意的小斑点,几万份印好的报纸化为乌有,变成纸浆。说老实话,那些强制别人订的报纸,有几个人在看嘛?
 
我的运气比报纸好,侥幸逃过一劫。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走运倒楣。不久,在那高危的岗位上,我终于还是出事了,这一次,是一次会议的大全景,我交稿时,将一张第四把手正好去上厕所的照片交了上去,那张图上版之后,每个人头只有芝麻那么大,不用放大镜根本看不出来缺了谁。但悲催的是,恰好有人用放大镜在看。
 
我因此被处分,并要承担重印报纸的费用,一怒之下丢了那个让我提心吊胆的鸡肋工作走了。看到刚才电视上那个被处分的操作员,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你说,如果当时发现缺一个领导,我不P一个上去么?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