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幅照片——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两个七八岁的娃娃一丝不挂地走在街头,图片的文字说明称,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广东省电白县街头的一幕,中年夫妇系河南舞阳人,在广东做废品生意,他们的第三个儿子生病住院,在治愈出院时,因差1500元钱无法结清,而选择带着两个稍大点的孩子上街裸体求助。当地警方出面帮他们与医院协调,院方减免了他们的医疗费用。
  看了这张图片和文字说明,我心中老大不是滋味,于是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对夫妻的做法不妥,即便不是在经济发达的广东,而是在西部地区,1500元也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值得一家四口脱光了去博取,特别是其中还有两个未成年人,这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扭曲记忆?
  这段微博,瞬间引来无数的评论和转帖,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这个观点表示反对,认为我的观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人如果没到走投无路,怎么能做此极端的事?”有的人说说:“应该把医院院长抓去裸体游街”;有的人则骂我是“富二代”,不知穷人的疾苦,他们认为,穷人在活不下去的时候,说尊严是奢侈的,假如你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办?
  这些回复,我认为是误读了我的意思,我的说法也许和他们心中所对应的对医疗制度与贫富差异造成的社会不公的愤怒情绪没有接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某些人的思维逻辑,哪怕平素我的发言99.9%都与他们相同,而当0.01%出现时,立马翻脸,攻讦和叫骂马上就出来了。
  我至今也不明白,我所认为的穷人也必须坚守自己的尊严,究竟何错之有?在阐述我的观点之前,我必须做几点声明,以免引起继续的更深层次的误读。
  首先,我认为我们当下的医疗制度在公平性等很多方面是不完善的,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我们社会的贫富差异,也已到了危险地步。但我们要分清楚,贫穷产生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要把二者分清来看,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解决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夫妻二人接连生了三胎是否是致贫的真实原因?以及二人通过借或打工或甚至帮人擦皮鞋而非赤裸的方式来挣到1500元?是否将此作为论据都存疑。事实上,他们所欠的钱,并非是医院不给医治孩子有迫在眉睫危险,而是医好之后结账出院时的欠费。
  其二,针对骂者们所指的我是什么“医食无忧的富二代”,我至今依然保持着“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生活,随时准备着被一场意外拖入到贫困的生活中去,我没有资格去“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坚持认定,用失去尊严的方式去求助是不妥的;
  第三,我对穷人和弱势群体的态度,是感同身受的悲悯?还是高高在上地嘲弄?有我这么多年的文字和我所帮助过的人们为我做证,我无须再多解释;
  第四,针对网友问假如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我毫不犹豫地向所有人表态,即使遇到比1500元再大一千倍一万倍的磨难与挫折,我也不会裸身求助,更不用说要搭上自己的妻儿。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我的父系与母系亲属下岗率80%,至今也不敢说不穷。在贫穷的成长环境中,我的母亲永远不忘教育我的,就是人穷,但不能没有志气。她最鄙视的,就是偶尔经过饭馆,看到那些吃了饭没钱埋单而顶着板凳跪地示众的无赖,她说,就是去帮人挑两桶水,也不至于如此,好手好脚的,干这种事,太丢人了,人再穷,不能没了骨气。
  这种无赖是极少数,但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存在。在我搞社会新闻这十多年,我见识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中,有偷父母粮食去赌博逼得老人悬梁自尽的;有把自己的未成年女儿拖去卖淫的;有故意撞汽车诬人勒索的;有拖着未成年的娃娃就下跪的;还有装迷路骗面包钱的;还有最令人切齿的让社会风气急速下降的跌倒诬赖救助者的……
  这些人都不富裕,但他们更穷的是心。你能说穷就可以干任何事情?试想,如果因为1500元而让未成年的娃娃们裸身上街,那么,被打碎底线的孩子们,会不会为了更多的钱去不择手段甚至杀人放火?那样,他们就走上了万劫不复之路。
  这也是我为什么厌恶那些在街上拦人卖花的小姑娘的原因。花是美丽的,小姑娘也漂亮。但她们用可爱的音调拦下你,把花硬塞到你手中,每朵价值一元的花因你的同情或虚荣,瞬间升值到10元甚至20元,如果不给,拖扯纠缠吐口水撕打半小时甚至更久,这种堪称世上最刁毒的奸商的花贩,她们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四五岁,被大人教给她们惟一的价值观便是:给我钱的,笑脸相对,不给钱的,恶语相向。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往往他们的可恨本身,又是可怜的。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对他们的某些过激行为,可以理解和包容,或施以帮助。但前提是:错与对,还是有基本的是非判别,不能因此而混淆是非的边界,甚至将坏,说成是好。
  行文至此,我想起几年前遇到的一个报童,我给他两元钱,买了一份报纸,他没钱找零,我看他衣衫单薄却满面汗迹,心生怜意,就说,别找了。他不同意,跑到对面豆浆店换了钱,交给我说:“谢谢叔叔!我是卖报纸的,不是要钱的!”我们这里把乞丐称为“要钱的”,看来,他很在乎自己的角色。
  在这个报童的笑脸与那四个裸身在大街上游走的背影之间,我永远选择尊重前者,因为他,即使再穷,也有自己的尊严。而只有尊严的生命,才是有希望的。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