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公务接待对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广东南雄市百顺镇为了节约公务接待成本,在今年的公务接待中,用自酿米酒代替了市面上购买酒水。百顺镇虽偏僻但每年接待压力不小,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拨客人,最多一天接待五六拨,每年用于接待的酒水消耗不少,“平均一个月要喝掉100斤酒。”(10月 29日《南方农村报》)

  这是最新的一条关于基层政府与吃喝有关的新闻,与以往那些乡镇打白条吃垮饭馆、卖掉政府办公楼电影院和乡广播站甚至敬老院、侵占赈灾专款甚至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征用农田转手高价出售抵吃喝债的旧闻相比,这条新闻多少有些新鲜感,我们甚至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来。

  首先从常规的角度去看,这条新闻反映出基层仍然十分严重的吃喝风气,小小一个偏远乡镇,一天都要接待好多拨客人,这些客人和陪吃的主人每天喝掉的酒,保守的估计,也至少好几斤,这些酒,不按茅台或五粮液这种奢侈级的标准来看,就按普通的“拿得出手”的两三百元一瓶的中档酒来算,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对于百顺这个距韶关市150KM,距南雄市59KM,至今总人口才2.4万的偏远小镇,仅喝酒这一项的开支所承受的负担就可想而知,请注意,这只是算的酒钱,还没有算菜。这只是中国三万多个乡镇中普通甚至偏远的小乡镇的数字。大家由此可以发出疑问:我国的乡镇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早在2006年就达到2000亿元,这巨大的债务窟窿,有多少是乡镇干部们的嘴巴捅下的? 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个不折不扣的负面新闻,惹起一片骂声是勿庸置疑的。但这事,骂有用吗?针对吃喝,骂过的媒体和人多了去了,有什么用处呢?

  既然不能改变吃喝的事实,于是就有了第二个角度,是坏事变好事的角度,也是当下许多人正在干着的——百顺镇为了节约公务接待成本“用自酿米酒代替了市面上购买酒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比往死里喝茅台之类的行为要好得多的情况。就如同小偷偷了别人的钱包只拿了钱而将钱包和里面的证件奉还,引起一片赞叹一样,百顺镇用这种不得已的办法应对上面来吃喝的嘴,节约了经费,倒是肯定的,至于那些来吃过的上级对他们有什么看法,这种看法对镇上的工作以及镇上主要领导人的升迁是否有影响,只有另说。从这个角度看,这条新闻,就有了正面的意义——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努力想办法减小损失,也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办法。

  但不能不说的是,由此,还可以引出第三个角度,则是这酒究竟是镇政府工作人员酿造的还是委托商家酿造的,酿造成本是多少?酿造者与镇上的主要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请不要怪我这种思考方式是“小人之心”,因为我不只一次在一些基层单位看到过当地使用本土企业生产的“接待用酒”,原认为这是节约成本的表现,谁知道这背后暗藏着玄机便是,许多所谓的“接待用酒”,其价格,与茅台等一线品牌的价格相差不远,其品名,别说我这个不喝酒的人,就是很多老酒鬼,都闻所未闻。如果事情是这样,那么,这条新闻,就变成比吃喝更不简单,更升了级的负面新闻。

  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也即是说除以上三种之外,还有第四种状况:即在当下各地乡镇的宣传和策划意识越来越强的现状之下,一些特色乡镇都不遗余力地在寻找“炒点”宣传自己的资源,百顺镇这座物产丰富,有取之不尽的毛竹和诱人的野果,无污染的蔬菜以及美味冬笋,至今完好保留着百年古村子的乡镇,用一条新闻,推广一下本地自酿的米酒或旅游资源,也不是不可能的。用新闻对本土资源的宣传,甚至成为一些基层官员们显示政治素养的一种能力。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此,乡镇自制米酒招待上级的新闻,已有四种读法,事实上,如果有闲心的话,还可以细细地再推出N种,每一种不同的读法背后,都指向一个明确的褒义和贬义,这些褒贬,所包含的,就是当下基层的全部事实,都是真实的。当下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也就全在这些真实中了。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