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远离城市的喧嚣繁华,逃离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7对家长坦言,此举实属无奈,只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不得已只好去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据新华网)
  
  应该说,武汉这7对父母决不是“在家上学”的发明创造者。此前,在全国各地已零散地出现过许多这样的家长,他们咬牙喊出:“宁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的口号,坚定地要将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培养和教育。媒体对这些先行者都有过报道,但总体情况来看,其效果参差不一,试验意味确实十分明显。最终坚持到底并有良好效果的,目前还不多见。另据报道,在当下众多的移民国外者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移民原因,是子女的教育问题。
  
  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注定只是一种镜花水月的理想,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一样。“桃花源”式教育,也注定只是一杯看上去很美,其实却并不能解当下中国家长们教育之渴的水。它存在着包括与《义务教育法》相抵牾的司法风险、与当下学籍制度缺少接轨接口的前途风险和孩子与社会的对接的环境风险。单凭着父母自认为的“有益”的方式,盲目地替未成年孩子做主,让他们接受一种另类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实质的好处。
  
  但是,我们应该从这群宁愿放下手中的工作而选择自办教育的家长们的行为中,看到人们对教育的焦虑和不安。这种不安,用一句含混的“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来形容,是草率和不负责任的,而无论是到桃花源还是到国外,都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于改变教育大环境,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教育主管者和参与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逃开者究竟是担心孩子们从人生起跑线上就开始激烈竞争的应试教育的惨烈呢?还是担心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对世界的认识陷于机械?还是忧虑一切为排名的功利教育让孩子失去了天性?还是焦虑繁重而无创造性的校园学习让孩子们失去对生活的质感,完全断了地气?抑或是某些素质低的教育从业者低劣的素质让孩子失了人格?应该说,这些情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当下的学校教育中,没有人对其做过量化分析,当然,某些东西也确实无法量化。于是,到最后,一句“失去信心”,笼而统之地将所有现行教育工作者一棍子扫落下水。这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诚然,当下的教育体制,确实存在着许多令人无法容忍的东西,但也应该看到,无论业内还是业外,多年来共同地在做着努力,体制内和民间,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其实都在努力探讨着一条新的教育之路应该向哪里走的问题。有关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教材的改革以及师资力量的提升,都在方向明确地向前推进。虽然这种推进速度,与人们的期待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来投入研究和探讨,无论教育方式还是教材的编写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探索,都应该有其存在的空间。这其中也包括“桃花源”式的教育试验,它至少让教育主管者知道,家长们对教育究竟有什么的期待和恐惧,这是值得细细研究和品味的。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