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出现了大量“打击利用PS技术合成淫秽图片”的标语横幅,引起不少网民的围观。网络图片显示,这些标语的落款都是双峰县的各级政府。据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报道,此举的起因是当地确有不少人参与利用PS技术合成艳照实施敲诈。

  观察一下这条热点新闻在各大网站的跟帖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这条以正面新闻的方式报道出来的消息,却仿佛是一条专吸口水的“找抽帖”,引来了网友一边倒的嘲讽和恶搞。

  照说,对于以制造假证据污人清白来敲诈财物的刑事犯罪,实施有针对性的打击,本来是正常的执法行为,缘何会引来网络和舆论的嘲笑和批评呢?分析一下这条舆情,其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值得关注。

  很多网友认为,此犯罪所侵害的对象,是某些官员、企业家或社会知名人士,这些人是现实中的“强者”,却是网络上的“弱者”;人们乐见他们在现实中被敲诈或出洋相,这符合大家对这一人群生活状态的道德判断。在反腐力度和精准度还有巨大提升空间的现实语境之下,人们将这种针对性极强的犯罪,当成一种反腐的手段,这虽然对反腐本身,是一种误读。但从中我们能看到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原始的逻辑,它以鲜明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对某些腐败人员和社会现象的痛恨和期待其受到惩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哪怕这种惩处本身,并非来自于正义和公平的法律,而是另一种以谋利为目的的犯罪。但人们看效果,更甚于看过程。这背后隐藏着不能不被重视的民意。当这一种犯罪,被理解成针对腐败分子的解恨利器之后,有关部门大张旗鼓的打击,反而就变得负面了起来。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恼羞成怒的防患于未然”“替腐败分子解除后顾之忧”等指责和嘲讽,便不期而至。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指责的正确性,但网络舆情在乎的不是定量的确指,而是定性的情绪标识。一些人甚至可以列出某些地方,治官的法规久议不决,而治民的措施雷厉风行的案例,来对此进行证明,这种担心也决不是空穴来风。这就相当于某些地方在不断查出“房叔”“房婶”之后,不是想着如何完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而是出政策严控以人查房一样,让人们不得不往坏处去想。

  双峰打PS被嘲笑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地警方称,犯罪分子们为牟取私利,多次利用PS技术合成淫秽图片敲诈政府官员、企业董事长、经理等,涉案总金额达4530余万元。2012年以来,双峰县共破获此类案件12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4530余万元除以破获的案件的数量127起,轻松得到的数字是:35.6692913万元,乖乖,这是何等壮观的数字啊?这是何等有“钱途”的营生啊?这些官员、企业家,哪一个是等闲之辈?会轻易将如此庞大数额的人民币,送给莫名其妙跑来敲诈的犯罪分子,这也太仁义了吧?网友们嘲笑他们“作贼心虚 ”,应该不算言过其实吧?而网友们对将当地声势浩大从重从严的专项治理,解读成一种恼羞成怒的急迫反扑,应该不算太过于离谱吧?如果那些被敲诈的官员和企业家们,说不清楚为什么要给敲诈者送钱,而且他们的钱来自哪里的话?那么,说当地的执法是一种选择性执法,应该不算是诽谤吧?

  在当下人民群众对反腐所抱的极大期待还没有得到圆满而充分的结果,一些官员财与色“一样都不能少”的腐败行为令众怒难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打击侵害官员的PS敲诈者,或杜绝以人查房之类的漏洞的行为,很难让人们从正面去解读,并得到和谐的答案。这种误读,极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更不利于官民之间的正面沟通。这种现象,肯定不是正常的,但它是客观现实。因此,希望有关人员,能从这些刺耳的嘲讽与误读中,感知到一些真实民意!

  当然,还有一个最值得悲催的事情,即:即使抓再多的PS照片,并证明这条犯罪产业链确乎存在并十分猖獗,也无法改变一个基本事实——网上流传的官员的不雅照片,有很多很多,确实是真的!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