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赠给天下所有已经和将要当爸爸的兄弟们 

 
  我那80后出生的表弟终于当爸爸了,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6斤重的可爱小女孩,小家伙如懒猴一般红兮兮地酣睡在襁褓之中,让人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理由自不必说,而担心的理由却更胜一筹,这主要与表弟二十多年来的行状有直接联系。此前亲戚家人早就为此担心过,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担心那可爱的小宝宝会因为他那不争气的小爸而多承受些意外的三灾八难。
  表弟人其实并不坏,从小到大也没干过在派出所呆上三天的事件,他干过的数得出的“坏”事,与大多数调皮男孩干过的差不多,不过是些往女生文具盒里扔毛毛虫或把老师的眼镜放到座椅上之类,顶多算得上是调皮。
  应该说,亲戚们对他的担忧,缘于上几代人对80后人群的群体认识,大致以反叛、自私、贪玩、以自我为中心、狂妄、无责任心为主题词。这些,与一个合格的父亲所需要的品质,相差得太远。
  在表弟媳怀孕的那些日子,表弟便沿着众人的担忧,一路往下发展。从知道妻子怀孕的恐惧和茫然,到看着腰身渐阔的妻子的不适应,进而发展到久未与妻温存,而面红耳赤地半夜与女网友视频,如果不是表弟媳发展得快及时向父母举报,还不知会有什么严重的事情会发生。大家围着表弟,如批斗地主般把他教育了一顿,说得最多的就是:等娃娃生出来看你怎么办?
  确实,大家对此充满了担心,害怕他比产妇更先被抬进急救室,或如他的一个同学那样,以害怕娃娃吵为名,跟一个女人私奔。
  就在大家痛苦焦虑地等待答案时,女儿顺利降生了。为了教育他,弟媳死活要让他守在身边看着生产的过程,女儿降生时妻子疼痛难忍,他也没好过,手臂上留下几个长达半年才消失的指甲掐痕。妻以这样的方式,与他分享分娩的痛苦。
  表弟第一眼看到女儿的神情我没看到。但据他后来描述,那真是如触电一般,看着那个带着血迹头发精湿满脸皱纹从温暖子宫突然降落到冰凉空气里本能地激灵和颤抖的小家伙,他的心也震颤了一下。
  表弟因那瞬间的震颤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变化的烈度和对比的强烈,近乎于魔幻电影的情节。那孩子之于他,犹如魔药之于怪物史莱克,使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最直观的变化,是他的睡懒觉毛病无药而愈。以往,即使把闹钟换成定时炸弹也无法惊散的瞌睡虫,会因襁褓里那个小家伙不太匀称的呼吸而无影无踪,半夜的吃奶换尿片抹爽身粉喝水等一系列小情况,都能让这位前瞌睡大王如被电击一般振作精神。要知道,这些事,如果换在别的小孩身上,以往他的小侄女临时寄住在他家,半夜几个小折腾,让他立马起身宣布要到宾馆去开房。
  第二个变化,是变得宽容起来。不独是容忍小孩的夜吵,就是对小孩她妈月子里时不时恃孩撒娇小闹一点情绪,他也能好言相对,并耐心体会,不像以往,一触即炸,仿佛炮仗浸了水,这让家人们既受宠若惊,又小心翼翼。我私底下问过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无限感慨地说:带了几天娃娃才知道,大家都不容易,特别是爸妈他们,一点一点把我们养大,以往我对他们还像仇人一样,真是不懂事。
  这话转述给他父母,两老险些抱头痛哭一场,从此对他们的宝贝孙女更加小心翼翼,呵护备至。
  第三个变化,是变得细心。以往大而划之的表弟,自从有了女儿后,就变得特别细心。这让此前大家一致认为他会把洗衣粉兑在奶瓶里或半夜翻身把娃娃压扁之类的担心有所缓解。他总是细心到每次喝水都要滴在手背上试温度,甚至未雨绸缪地将家中一切可能打碎变成玻璃渣的器具请出屋,并将一切尖角的家俱修圆。他甚至在给娃娃办上户手续时,为了让娃娃6年后能上到一个更好的学校,而特意去迁了户籍。这种细致,让孩子的妈妈既感欣慰,又觉嫉妒,捏着女儿的鼻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孩子,你爸对我要是有对你的十分之一就好了!
  事实上,表弟的变化并非局部的,也不仅仅只针对女儿一个人。他最重要的变化,是开始意识到责任这个词,当他看着床上安然睡着的一大一小两个女人时,一种一定要保护好她们,不让她们吃苦的想法油然而生。以往漫长而无聊的上班,因为这份责任,而变得有意思多了。半夜的网游PK和异性的邀约,因觉得可能对家庭的影响而适可而止。以往敬而远之的家务事特别是炒菜做饭之类,因为能给妻儿带来喜悦,而变得不那么令人厌憎。以往时刻渴望的同事相邀的夜饮,也以小宝宝还在等我回家为理由,而轻轻地婉拒了,以至于妻时不时还要提醒,不要太显得离群。
  有人说,一个男人一生中最大的转折,并不是结婚,而是当了父亲。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是认同的,但我不知道比我们小得多的80后,是否也合乎这个规律,但从表弟身上,我看到了这种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情感的传承。
  一切变化都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孩子是上天派来降妖除魔的天使,将我们青春时期的狂野、浮躁和反叛,都一网打尽。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量,能抗过那一双无邪的眼睛;再没有一种再造力,抵得上这样的变迁——一个男孩,长成父亲。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