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广东江门鹤山核燃料项目“夭折”后一周,鹤山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这个项目真的没有民众担心的那样不安全、不环保,遗憾的是我们的稳评机制不健全,10天的时间太短了。江门及鹤山两级政府则连连叹息:“这么大的项目就这样与我们擦肩而过,只能说鹤山‘没有福气’。”

  官员们的哀叹,自有他们的道理,毕竟是一个酝酿并筹备了一年多的大型项目,其间必然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围绕着它肯定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力。他们为之叹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说他们感觉遗憾和沮丧,也是有道理的。但他们的沮丧,是否就可以上升到鹤山“没有福气”的层次呢?

  一些人对项目的夭折,确有较大的遗憾。这种遗憾,既可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相关信息,明确知道这个项目的可靠性,知道其是一个“好项目”,这个项目消失,让当地失去一个上好的发展机遇;也可能是因为失去了一个巨大的拉升GDP和提升政绩和升迁机会的项目;也可能是因为失去了眼见要到手的基建和下游相关“生意”;也可能是因为失去了税收和就业机会……总之,相同的一声叹息,却能解读出完全不一样的意味。而舆论和公众,往往会选择其中最符合他们想象的理由来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会令官员们感觉“被误解”与“很受伤”。

  那么,核燃料项目的“死去”,究竟是谁“没有福气”?是渴望政绩的官员“没有福气”?还是渴望商机的商人“没有福气”?还是当地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没有福气”?还是当地需要工作机会的年轻劳动力“没有福气”?如果他们没有了福气,那么,与之相对的,则是那些不希望生活环境受到威胁,喜欢过清静安全小日子的民众,有了福气。在当下的社会,人民这个词组的含义,包容性也越来越强,这里面既包含了渴望发展机遇的人民,也包含了渴望过宁静安详生活并将此传诸于子孙后代的人民。他们的诉求和愿望,都应该得到尊重与体现。但在大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民意这一关键的元素,往往被忽略和低估,而人们因为被漠视和信息封闭带来的焦虑感,直接造成了用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来反馈。不独是鹤山,近两年来国内发生的数起因重大项目引发的邻避抗议事件,其因由大致都如此。

  对于项目的安全性与环保措施,民众不清楚;对于项目带来的经济拉升效益,民众不清楚;对于项目的税收带来的公共福利,民众不清楚;民众只有一个朴素的分辨原则——如果这是个好得天花乱坠的项目,为什么让我们没有发言权?或甚至动用强力机关来加以“推广”?某些地方在处理重大项目建设中,前期对民意的冷落和漠视,与后期发生冲突之后又“重视”过头的处理,是一种既不科学也不理性的方式,只能起到恶性循环的作用,到头来,连一个厕所都修不了。逢修则闹,一闹就“黄”。最终,这个项目因为在一处“黄”了,而变成为到所有地方都得“黄”的悲催项目。事实上,确有很多好的项目,就是因为不当的处置,而最终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些,既有民众科普短板造成的盲信恐慌,也有包括相关利益方或竞争对手们利用民意的有意搅局;而最主要的,还是某些地方在处置此事时,民意没有得到足够的表达机会和参与渠道,民众的意见不被信任和重视,对群众的宣传和开导不够耐心和细致——无论是轻易的建,还是轻易的放弃,都是对民意过于简单化的处理。

  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肯定离不了各种重大项目的建设。而如何在民意和建设之间,环境和建设之间,幸福感和发展速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曾经有太多“功在当代,贻害千秋”的项目需要反思,因此,民意的审慎,不应该被放大到与经济不共戴天的地步,各地的项目操作者们应该从其中看到的,是民众谨慎背后对自己生活负责任的态度,并将这些不同意见,变成使项目更安全和更有社会责任感的理由。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