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关于“四·五”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总理的影象资料,市面上公开能见到的并不多,在影视作品中正面涉及的更少之又少,而在天安门现场用实景拍摄的电影镜头则更是凤毛麟角。1980年公映的电影《不是为了爱情》,其中有两三戏共约10分钟的镜头,是在天安门广场上实景拍摄的,其最不可思议之处是,这几场戏,两场白天,一场夜晚,全是在没有办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偷拍的。笔者几年前曾采访峨嵋电影制片厂老导演向霖,听他讲诉了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不是为了爱情》是根据1979年北京一张大字报披露的一条真实新闻改编的。内容是讲述一位混血的女青年的男友因参加悼念周总理而被“四人帮”爪牙抓走并宣布死亡。女孩遭受沉重打击,轻生跳水,被一位青年工人救起。青工对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用爱心唤起了她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气。爱情之花,也在他们之间悄然开放。就在他们度过劫难准备结婚的时候,女孩被宣布已死亡的男友却又平反归来了。最终,青年工人以自己的退出,成就了让爱人与英雄的重新结合,以近乎于神的形象,上演了一幕符合当时人们价值取向的关于爱的壮歌。
  这部拍摄于1979年,于1980年初公映的电影在当时风靡一时。让它轰动并记入电影史的原因,是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男女拥抱亲吻的镜头,虽然被删剪得仅有三秒钟,但它毕竟是自1949年解放以来新中国电影的初吻。
  电影在送审环节中,饱受争议与磨难,但这些争议并非来自政治方面,包括现在看来都显得敏感的“四.五”运动场面,并没引起太大的麻烦,在当时,纷争的焦点在电影的爱情与亲吻镜头上。三十多年前的审查者们,大多是刚从“四人帮”的迫害中解放出来的老人,其经历和年纪,决定了他们所做的选择。
  其实,在当时,关于“四·五”运动的政治敏感度并不容小觑。在“两个凡是”的大气候下,由毛泽东亲自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的“四·五”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高压线,接近都很危险,何况直接碰。
  据向霖回忆,他们在拍摄前经过多次权衡,认为天安门广场上的戏是全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跳过去或在别的地方搭景拍摄,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此前不久,西影厂的同行在拍《生活的颤音》时,因为没有获得批准,而改在西安飞机场搭景拍摄,其效果便大打了折扣。
  住在前门的招待所里,剧组主创人员对拍摄的可能性和风险进行了讨论和评估,大家一致认为,根据西安同行们的教训,通过管委会向市委报申请,得到批准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而另选址搭景重拍,对于这部总投资不足40万的影片来说,也基本不可能;而将这段戏从剧本中虚化或删去,其艺术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会把整个剧的气韵打断。
  在进退几难之中,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偷拍。通过“踩点”他们发现,星期天的监管最松懈,他们决定赌一把。
  时间定在深秋的一个星期天上午,他们事先联络了二百多名理工大等学校的群众演员,加剧组工作人员,分乘八辆客车,不告而入地进入天安门广场,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摆上事先准备好的花圈。群众演员大多参加过几年前的“四·五”运动,都自备了服装和道具白花,通过错落站位和利用透视关系手举鲜花,再加之很快聚起的上千名过往游客,迅速形成人山人海的剧情氛围。
  饰演主人公大海的演员颜世魁跨上纪念碑台阶,开始朗颂纪念诗歌,并怒斥前来拍照的“四人帮”爪牙。大家迅速入戏,摄影机沙沙地飞转着,记录下一个又一个令人激动的历史场景回放。
  正在这时,一个执勤的军人冲过来,叫大家停下来并出示相关手续。
  向霖一听来者是四川口音,赶紧上前攀老乡的关系,并向军人解释是在拍声讨“四人帮”的电影。并承诺,马上陪军人去打电话向有关领导请示。
  不知是乡音还是反对四人帮的理由得到了军人的认同,他的态度有所缓和,并同意向霖陪自己去岗亭打电话请示。
  向霖当然知道请示的结果。他悄悄挥手示意让大家继续拍,自己则跟着军人,无话找话地聊着,以尽可能慢的速度向广场一角的电话亭走去。“多亏那时没有手机!”事隔多年,向霖无限感慨地说。
  打电话的结果自然是不准,于是做遵命状往回走,招呼大家收摊,而此时,现场几组镜头已经拍摄完毕,前后共耗时20分钟。
  通过这种非常规的方式,老一辈电影人为中国电影留下了一段难得的珍贵镜头。因为使用的是黑白胶片,在最终审片的时候,审查人员还以为是用的纪录片,他们疑惑地问:你们是用什么技术把主要演员的图象抠进去的呢?已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


  
人物简介:
  
   向霖,中国电影导演、话剧导演。原名殷向林,1929年生,河南信阳人。曾入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学习,1950年入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戏剧系就读,毕业后在西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员,1956年参加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表演师资进修班。1958年回剧院后即从事导演和表演工作,编写、导演或表演了多出话剧,并担任了四川省戏剧学校和四川音乐学院的表演教学工作。1959年曾一度调峨眉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影片《不是为了爱情》拍摄于1980年,该片对动荡时代的人性作了深入的探讨,带有浓重的反思意味。刻画了大变革时代的小人物以及人物因时代所影响下的个人命运的发展,斥责了人性的丑陋,赞美了混乱时代人们之间的真情,善良,和高尚的爱情。但情节的构思明显留有传说情节剧过多依赖误会和巧合的痕迹。 
 1982年拍摄了影片《琴思》。 
 影片《爬满青藤的木屋》是向霖1984年的作品。该片讲述的也是“文革”时期的故事,但地点移到了深山之中。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愚昧与文明的斗争,有强力的冲击力。影片中也赞扬了人性的真善美。刻画了几个性格,形象鲜明的人物。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提出了保护森林资源这一问题。 
 1986年、1988年向霖拍摄了影片《残酷的情人》、《孤岭野店》。 
 进入90年代,向霖退休,没有电影作品问世。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