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6月14日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当着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的面,恩施市委常委刀尖向内,向自己开炮,12名常委一一发言,查摆“四风”问题,提出包括政绩观偏差,工作包揽过多,安排基层缩微景观,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承诺的工作不兑现等258条问题。其中尤其以恩施市长李国庆的自我批评最为惹人注目,他说自己“出差基本上是坐飞机,很少坐火车、汽车,在医院看病从不排队,住院也是住有专人看护的VIP病房……”这段话经媒体报道之后,瞬间引起热烈反响。

仔细阅读来自各方面的评论,舆情呈完全不相容的极端对立状态。支持的认为,一向一团和气的“生活会”能听到尖锐甚至刺耳的声音,是一件好事情。这至少让人们看到以往通行的只说好不说差,当面说好背后说坏,会上不说会下乱说的情况得到部分改观。领导干部在讨论问题时不再用假问题走过场,而是直面真问题,这种状况,算是个良好的开端,值得赞扬和鼓励。特别是市长自我批评出差坐飞机去医院不排队,更是直面尴尬,知耻而后勇的行为。

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在上级领导直接的督促之下,官员们的相互批评和揭短,并不像是一场寻找问题的会诊,倒像是一场避重就轻的敷衍。要么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色厉内荏,要么是屁股上垫个枕头的做势敲打。无论是关于工作作风的批评,还是工作态度的指正,都太过于表面和浮泛。包括出差坐飞机之类,看似具体,其实却是隔靴搔痒。当地最令民众不痛快的事情,真的是官员们所说的这些吗?而某些官员的自我批评,甚至更像是变着法的自我表扬。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意义究竟有多大?

还有一种比较中性的观点则认为:应该看到官员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鼓起的勇气,但同时也要看到,这毕竟算是一个新开始,从曾经的表面和气机锋暗藏的话语方式,转化到当面锣对面鼓的直面矛盾和问题,大家都须有一个适应过程。而对于官员们自我批评的话语和方法,民众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需要给社会的进步,留一点耐心和时间。

其实,三种态度都无法掩饰的,是一种期待,即人们期待一种新的话语方式和作风的出现。这种话风,既磊落明朗,又简洁实用,像医生给病人做体检一样,不重复罗嗦于“你身体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好的,只有百分之五……得了……癌”,或者先把你的心肝脾肺肾通通表扬一遍,然后小声音告诉你,你的脑子里长了个瘤。这种和事佬式的话风与文风,曾经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将社会风气,也变得暧昧诲涩,阴阳怪气。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与疏远。

这种尴尬,恰是许多官员们会共同面对的尴尬,因为某些人已习惯了不直表达态度,而造成许多简单问题的复杂化,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庸俗化。简单的工作关系,变相成为打肚皮官司,或选边站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做事的难度,就变得更大。相比于这种面含微笑的无物之阵般的冷漠,很多人宁愿向往像电影中的老外们那样,为了某事可以争得拍桌子动拳头,但事过之后,一切恢复正常,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对事不对人,与对人不对事的处事态度,完全不一样。

官员们自我批评坐飞机,比之于什么都不批,肯定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的意义究竟有多大,还需要有更多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倒是一次会议议出的258条“四风”问题,值得重点关注——这么多问题,如果得以纠正,当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这种在上级领导督阵的情况下,突击式的揪出问题的机制,是否有可持续性和能促进在机制在进行某种变革,倒还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把公布财产和公民对官员监督和选举落到实处,比啥样的“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管用。在旱厕前抓再多的苍蝇,都不如将它改成抽水马桶来得彻底,这一点道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认同?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