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日,在各大新闻网的排行榜上,一条标题为“公安厅长打110称暴徒砍人,3分钟6辆警车赶到”的新闻受到热烈关注。新闻讲述的是在8月8日一次严打严防暴恐活动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工作检查中,安徽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李建中等领导在不打招呼,暗访测试合肥警方反恐防暴预案落实情况的过程中,拔打110报警,3分钟不到,有6辆警车和警察赶到。(据新华网)

  这是一条常规的工作检查新闻,按照常理本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和争议。但却意外地受到强烈关注,并在网易收获到十万条的跟评,而且,从评论的方向来看,很多人对这条新闻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照说在反恐检查中一线警察们给出漂亮的答卷,公众的安全系数提高,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为什么还会惹来质疑甚至批评的声音呢?其答案就在新闻标题的两个关键词上——“厅长报警”和“3分钟来6辆警车”。这两者放在一起,可以拼接出多重的解读意义。既可以解释为准备工作做得扎实措施得力,经得起考验;也可解读出领导的私访检查可能因走漏消息而受到下属热情过度的应付;还有一种解读,则被认为也是这是一种做得有点过份的“秀”。十万条评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支持后两种观点的。

  并不是人们心理阴暗,要将一条正面新闻往“坏”处去解读。许多人,其实是在依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在看待这个问题。一些网友提出,如果不是厅长而是普通市民,如果110在最短的时间里来恰到好处的一辆,而非高效得离谱的6辆,大家看待这条新闻的心情,都会更平和些。而恰好是太过于超出常态的结果,让公众感觉超出常规太多,而产生疑惑感。这就如同某地在偷盗自行车案基本无法破获的情况下,居然神奇地在数小时之内为外国游客找回自行车一样,让大家在常态的生活中,看到完全陌生的非常态,并产生强烈的质疑和不平感——难道报警的效果,一定要与报警者的身份挂勾?身份不一样,所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恰是犯了大忌。人们会由此联想起此前很多关于为应付检查而做准备工作的传闻,并联想起某些机构和人将应急能力狭隘地理解成“应付检查的能力”之类的事情。很多地方,一出了某类危机事件,就头痛医头地出台各种措施,而且检查起来也成绩斐然,但这并不妨碍在不久的将来,危机和悲剧以相同的方式在不远的地方梅开二度。这样案例,不可谓不多。

  人们对此事的批评,针对的决不仅仅是合肥一地的一事。而是针对一种浮皮表面的工作作风与态度——真正扎实的工作,不是检查时漂亮的超常表现,而是常态下的正常发挥。一个普通市民打完报警电话,能有警察在他需要保护的时间内出现,比什么样的工作检查成绩都管用。而那些写宣传新闻的记者们,也应适时改改文风了,在写稿前至少要了解一下民众的真实看法和感受,不要为了文宣效果,而不顾读者也是有智慧的这一基本事实,去任意将事件的正面效果,发挥到看起来都不真实的高度。那样的效果,跟为了让领导更高大更全活,而PS新闻照一样,只能起好心办蠢事。3分钟来6辆警车,就是这样一种文字PS!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