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围棋大师吴清源于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生于中国福建省,7岁学棋进步神速。1928年赴日,棋艺增进后开创“新布局”,并以此对现代围棋做出了革命性贡献。从1939年至1956年,围棋界进入了绝对的“吴清源时代”。这17年间,吴清源凭借个人之力,空前绝后地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7位超级棋士,被誉为“昭和棋圣”。他的传奇经历曾被两度搬上电影银幕。他始终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并于2014年8月25日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授予“和平发展贡献奖”。

  和不久前刚刚去世的高仓健一样,吴清源先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标志性的人物,具有标杆式的意义。关于吴清源在棋艺和文化的价值,以及取得的成就,不是一篇小小千字文能够承载的,而且,这些显见的东西,在棋界和文化界也基本有了定论。但在说棋艺和文化贡献的同时,坊间无法绕过的,是关于他的国籍变更问题,以及他在二次大战中及战后一些表现,包括在与伪“满州国”的交往,与日本棋界同道一起的“劳军”,以及若非体质太弱险些成为日本军人的这些历史经历,一直被争议着,即使在他去世之后,网上不仅没有要“盖棺论定”的意思,反而将曾经的争端,又一次激活了起来。

  一些网站专门制作了吴清源是汉奸还是民族英雄为题的讨论,针锋相对地提抛出了这一辩论题。持前者和后者观点的都有,认定其白玉有瑕者亦有,感觉其只是个棋人,不应该给他赋予太多他无法承担的意义者也有。但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持哪一种观点者,都无法避开一个尴尬的局面,即对于一个鲜活地生存了一百年的生命,任何样的标签式的断语,都显得太草率和不严肃。抛开历史环境看待问题,会轻易地陷入到以偏概全盲人摸象的局面,无论将大象摸成柱状还是鞭状抑或蒲扇状,都难以客观公正地描述客观真实的场景。而建立在片面论点基础上的崇敬或贬损,都无益于让我们认识一个真实而立体有质感的吴清源。

  在纹坪世界,吴清源是一个高手,是一个可以封圣的人。但是,在政治的棋盘上,他也许连棋子都算不上,只能算棋盘上的灰,被时势裹挟,夹带,飘零。这个世界,并不如他单纯的棋人思想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盘两个人参与的黑白棋局。这个世界有太多个人无法左右的复杂与纷繁。他最大的尴尬,就是对身份认知的尴尬。作为棋人和作为中国人或日本人的尴尬。这种尴尬,是纷乱的世界带给他的,他裹胁其中,难以自拔本身,是最大的悲剧。

  逝者已矣,而世界还在纷繁复杂地向未来奔去。没有人能回答,他的尴尬,会否不会成为未来人们同样会遭遇到的尴尬。在并不比当年简单的世界局势面前,谁也不敢轻易讥笑这种猜想的可能性。惟愿所有政治家和民众,能够以史为鉴,牢记用巨大代价换来的教训,让理性指路,将人类带向和平与安定的彼岸,让更多的人,不至于沦为棋盘上的灰尘,陷入到吴清源曾经遭遇过的尴尬之中。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