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城市剩女”与“农村光棍”有没有因果关系?

 
  一篇题为《村里的男孩结婚太困难,寡妇现在都很抢手》的文章牢牢地吸引住了舆论的焦点,将一个老生常谈但又不能不谈的乡村婚姻话题,沉重地摆在了公众面前。这一个并不算新鲜的话题,历年来以各种种样的面貌,在媒体上无数次地被呈现过,更早的三十年前,还曾有人将它作为电影电视的题材,拍过许多类似于《男人的世界》之类的电影。虽然,现实并不像电影中所显示的世界上只剩下男人无法结婚那么严重,但那种危险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远的不说,就在不久前的1月25日央广网报道:海南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几乎每个村都有不少大龄未婚男青年,有许多甚至超过40岁未结婚,个别村近几年都没有男青年结婚,成为真正的光棍村。与“寡妇很抢手一样”一样,“村庄几年没有婚礼”这个细节,也赚足了眼球,并引起过非常热烈的关注。
 
  导致乡村男青年结婚困难的问题,有人从经济层面看,认为是乡村结婚彩礼太重结婚成本过高,现实中也确有“结婚必须要三斤三两百元大钞作彩礼”之类的新闻作为论据;有人从生态层面看,认为是某些地方多年沿袭的“重男轻女”思想和某些地方对B超滥用导致的后遗症,认为这是对重男轻女意识的一种报应;还有人从发展的层面,认为这种状况是因为强大的城乡差别造成的落差,导致物质和精神资源向城市流动,并引起乡村女性流出导致的;还有人则从文化的层面,认为由于乡村教育和文化生活的落后,导致年轻人大量流出,而男子结婚困难,只是这种流失的副产品。
 
  以上诸种分析,都局部地说出了乡村男孩结婚困难的原因,综述起来,就是因为贫穷与落后。但问题就在于,这种落后,决不可能是乡村人心甘情愿的,而更多的,则是由于历史、地理的,以及政策和文化失去平衡造成的。乡村是被动接受者,因此,对他们的指责,明显的不公平。无认是彩礼还是重男轻女,都有着显而易见的社会原因和经济考量。对此,做简单的道德谴责,没有意义。
 
  但大量的乡村失婚男青年的存在,肯定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它将导致诸如赡养与养老、强奸与拐卖妇女、暴力与犯罪问题,一大群失去了成家希望和通往好生活梦想的年轻人,其绝望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令人不敢多想的。整个社会,会以巨大的成本,来应对这种绝望。也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对乡村的经济与文化的精准扶持,让年轻人们既有追求新生活的能力,又有追求好生活的条件,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工作。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仅北京地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比重达53.7%,这是一个令人忧心的数字。
 
  与大量面临结婚困难的低学历乡村男子相对应的是,在城市中,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被称为“剩女”的群体,北京调查总队2月23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显示,仅北京地区,大龄未婚女性有92.5%集中在城镇。这个数字,是不是让人脑袋里的铃当猛烈地响了一下?但这样的灵感,连想都不要想,仅举一个数据就可以明白,城镇大龄未婚女性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以上的占比达81.1%;这个数据,足以让你明白,这两个群体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非诚勿扰”,而是整个银河系。这种结果,是由于女性总体往城市流动,形成供给侧淤积的结果。而这种失衡,不是通过短时间之内的数字配对所能完成的,乡村旷男和都市剩女之像两道永远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他们之间横亘着的,就是当下社会失衡的难题,没有长时间的消除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的努力,是无法破解的。
 
  “城市剩女”与“农村光棍”有没有因果关系?答案是肯定的,它只是城市对乡村盘剥与掠夺的一个缩影,是城乡发展差异的最终结果,也是未来中国社会可能出现重大问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