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5月8日早晨,许多人的微信和QQ头像,都变成了一条黑丝带的图案。人们以此来纪念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这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于三天前被一男子尾随至家并砍成重伤,在经过长达43个小时的连续抢救后,陈仲伟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辞世,年仅六十岁。医院发布通报称,砍人者之前曾找陈仲伟纠缠,自称1991年找其做过口腔手术,现牙齿变色要求赔偿。
就像此前发生过的许多起伤医事件一样,陈仲伟的死,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卫生界,引起激烈回响。网上一张张悲伤的照片,以及用黑丝带作为头像的社交媒体,与其是在诉说着一种悲伤与难过,倒莫如说是在诉说着一种不平与愤懑。医生们的委曲与不安全感,被这一起血腥的极端事件击破。各种与之相关的感叹与吐槽,充斥着朋友圈。
一位温婉的医生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感言:一个晚期癌症病人的死亡,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广州一位德高望重的主任医师活活被砍死,只有同行们在默哀,主流媒体却一片沉默。这个社会病了,病的不轻,不想再说些什么,在从医路上,且行且珍惜吧。全国仅有282万医生,按目前这个形势,以后只会越来越少,大家还是加强锻炼身体,少生病吧,以后看病会更难了……
这篇感言,能代表普通医务工作者在这一事件面前的不平感和无力感,颇能引起共鸣。除了对“主流媒体却一片沉默”持保留态度之外(事实上,包括新华网在内,截止写稿时可以搜索出900多篇相关报道),我基本认同这位医生朋友对此事的看法——此类恶劣的伤医事件,对医疗行业的打击和损伤,是不容低估的,他伤害的,不仅仅是直接受到伤害的医生及其家属,而是数以百万计的医疗工作者的职业安全感和尊严。从长远的角度看,它会严重损害到整个社会的医疗安全保障。但问题是,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归纳和总结这一事件的原因?甚至一如传统地要找出个承担责任的祸首来——是谁造成了这一悲剧?
按传统套路,要反思的,首先又是有待改进的医疗制度?亟需提升的医院安全设施和精神病的公共管理制度,需要反思的还有越来越极端的医患关系,以及在这些事件中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体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但问题是,这毕竟还是是一个极端个案:一颗二十年之后变黄的牙引发的血案,是什么样极端的性情的人才能制造出来?这个由非正常人类制造的极端个案,不具备承担起海量反思和总结的价值。无论是此前每有医患冲突大案出现时的高屋建瓴的医疗体制讨论,还是满心忧患的医院保安制度建设,或社会医疗常识普及甚至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傲慢与偏见式的关系,都不适用。甚至连追究和严惩行凶者的呼吁都无的放矢,因为作恶者已跳楼死亡,现在也不流行鞭尸治罪了。远离这件个案,去寻找原因,是大而划之的缘木求鱼,无助认清这件事情的本质。
相比而言,仔细研究行凶者这类“持久的妄想症障碍”患者和行为方式,完善医疗单位医生的保安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措施,才是靠谱而行之有效而防范和解决方式。不要动不动就情绪化地将问题推向无解的大环境上,更不要在愤怒的时候,无差别地四面出击,草木皆兵地胡乱归因。目前,一些医学界的自媒体人士,无限悲痛地将这种仇医情绪,归结到媒体对医疗行业的不客观报道上。而部分媒体人,则开始展开反击,就医德医风问题与医者商榷。双方各执一端,激情多于理性,宣泄多于讨论的对话方式,无助于达成共识,甚至还会造成更大的舆情割裂,甚至将讨论拖向互泼污水的无解混战中,除了加深彼此的误解和厌憎,没有任何意义。
陈仲伟医生的受难,意外引医生和传媒这两个本来应该用良心说话的行业之间的傲慢与偏见式的敌意,原本是不应该的。不能用极端个案去说明全局,媒体与医生之间的讨论,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非一叶障目式的愤怒。不要因为一个具体个案,去肯定和否定一个行业,一个族群。相互攻击和谩骂,不能解决当下医疗界存在的问题,甚至无法找出真正的病因。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需要社会各界有良知和理性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建设才能够实现。
愿陈仲伟医生安息!愿这类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不再发生!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