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印度电影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观众群,凭着这个忠实的观众群体,宝莱坞作为一个电影聚合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令好莱坞无坚不摧的铁蹄止步的地方,即使在最不景气的时段,它每年也能生产出300至500部的电影。
 
印度电影无论是场景、人物设置、拍摄手法、片长、节奏及舞美灯光设计,都自成体系。在人们印象中,印度电影无关主题的歌舞,则更是如血液之于生命体一般不可缺失。除此之外,还有包括永远暖色调的画面,现实生活中不多见的帅哥美女靓房名车美景,以及平凡人生中永远遇不到的奇情异事,在电影中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电影是造梦的艺术,是给观众提供奇观的艺术,这一经典的论断,用在印度电影头上,简直再贴切不过了。可以说印度电影,就是为印度人造梦的一种工具,包括它与全世界电影不协调的三小时片长加奇葩的幕间休息放映模式,都与印度社会的经济、文化及民间生活习惯有着深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活得累而焦灼的人们,躲进有冷气的电影院里,看着梦境一般的影像,随着剧情里仙儿一样的人物们嬉笑打闹,的确有不小的安抚和慰藉的作用。无怪乎有关于印度人卖血也要看电影的传闻总是被传得神乎其神。
 
那么,即使卖血也要看的电影是些什么东西呢?它究竟是安慰剂还是麻醉剂呢?在安慰和麻醉之间,又有哪些区别与相同呢?让我们从一部有标杆意义的经典印度电影说起吧!
 
《爱无止境》(又名《我心永恒》),是被誉为宝莱坞爱情片之父的雅什·乔普拉(Yash chopra)集80年人生经验和资源,倾一生的积累拍摄的电影,是将一种典型的印度电影带向了高峰之作。
 
那么,这部电影的典型化之处在什么地方呢?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这是一部异常好看却又俗艳无比的市场化爱情电影,它讲述的是一男两女之间纠结的爱情故事,其中充满了无数的狗血情节和烂熟的宝莱坞经典桥段——吊丝爱上白富美,白富美也爱上了他,但他们却因为男方的一次车祸与女方的一个与神的许诺而不能走在一起。男方因此心灰意冷,以求死之心从军,不戴任何防护用具地与各种炸弹为伍,意外成为英雄,并引起二号女主角一位女记者的倾慕与热爱。但经过各种虐心的误会与巧合,他们最终没有走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情感,只成为男一号与女一号爱情的铺垫和催化剂。最终,真爱战胜了诱惑,原配斗败小三,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以大团圆的结局在绚丽的歌舞声中结束。
 
这样的流程和格局,可以作为概括印度一个类型电影的格局,就像一个面包,无论它做成长条形还是方形或椭圆形,都无法改变它作为面包的基本特性和口味。该片的导演雅什·乔普拉显然是深谙此道的高手,作为“宝莱坞爱情片之父”,他对观众深深喜爱的各种套路,可谓是烂熟于心,他从来不忌惮重复自己或陷入俗套,因为他认为,尊重观众的喜好和习惯,是一个电影制造者应该遵守的基本道义,观众花钱到影院,就是来买梦幻与幸福感的,这种东西没有人会嫌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可以简单重复地进行复制。在大方向和总体框架明确的情况下,雅什·乔普拉在新鲜感的把握上,也是独出心裁的。他不惜血本,将电影的一部分重要场景放到了英国,让不常看到雪境和对英国文化与时尚心向往之的观众充分得到了眼睛与心理的满足感。电影的男女主人公,在仙境般的英格兰街头和苏格兰田园里载歌载舞;美艳得与现实不搭界的可人儿们跳着性感而新潮的热舞,各种时尚的衣物和摩托,几分钟一个高潮的拆炸弹,新潮男女们趋之若鹜的探索频道,都成为本片的重要元素,色彩缤纷地将一个俗艳落套的故事演绎得天花烂坠,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忘却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经典叙事结构,而记住的是这一个人的这一个故事,里面充满了各种绚彩的声像奇迹。人们在迷醉与亢奋中惊叹,一个80岁的导演,可以把电影拍得如此的魅惑和兴奋,这种感觉,甚至让他们在感官得到充分刺激之后,忘记了其中有多少情节原来是那么狗血和老套。
 
老导演雅什·乔普拉在拍完这部颠峰级的终结大制作之后于2012年10月21日在孟买去世,留给无数影迷无限的悲伤。但印度电影经典的范式——超级俊男美女,先悲后喜的爱情,几段与剧情无直接关系的歌舞,现实中难以看到的奇异风景和生活中不常看到的影像奇观组成的总体风格的典型式宝莱坞电影,在短期内不会有质的改变。当然,如果说印度电影仅止于此的话,也太小瞧了印度电影人和观众了。事实上,自我更新能力极强的印度电影人,以超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学习能力,牢牢地抓住了本国观众的胃口,近年来,他们生产出大量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好电影,如爱国主旋律的《印度故事》,历史巨片《阿克巴大帝》,奇幻经典《苍蝇侠》,时尚搞怪片《我爱法拉利》。而对社会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的《三宝大闹好莱坞》和《额滴神》,则更是不必言说了。这使得印度电影,无论在质和量上,都令世人感到震惊。
 
在说完典型的印度电影经典之后,不能不提一部与《爱无止境》几乎同期拍摄的电影《午餐盒》(又名《美味情书》),这部在世界影坛上获得过多种殊荣,并被认为为印度电影赢得尊重的电影,是一部从头到脚都不“印度”的电影,它是导演瑞泰什·巴特拉的电影处女作,讲述的是在孟买生活着的两个普通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孟买,讲述的是因一次午餐错拿,让一个退休的男人和一个孤独的主妇之间产生关系,他们通过饭盒交换信件,互诉各自的对现实的思考与无奈。该片在2013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亮相,赢得影评人和观众选择奖。此后,又受邀在特柳赖德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展映,获得很高的荣誉。
 
这部电影的非典型之处在于,它从头至尾无一段歌舞,这对印度电影是难以想象的;它从头至尾没有直观地表现爱情,更无高帅富白富美之类奇异传奇。男女主人公甚至从头到尾没有见过面;影片中更无一个现实中难以看到的超美场景,通篇就在孟买,拍摄的都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影片没有三分钟一个高潮五分钟一段惊险和纠结场景;甚至片长也不是三小时,更不分上下半时。
 
这部拍着最真实的印度,却最不像印度电影的电影。在影片中,渴望通过美食抓住丈夫的胃却始终得不到善意回应的年轻主妇;与行将退休在人生中陷入徬徨与迷茫的中年会计师通过饭盒情书传递的现代人在都市中迷惘的情感,他们的无奈与纠结,是鲜活且显而易见的。这部电影所展示的,就是导演对这种社会现象及产生它的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反思。这种反思,体现了印度电影的思想高度,在印度之外获得反响和认可,特别是其中关于孟买低成本高效的送饭产业的描述,对外来者来说,也不啻是令人惊叹的奇观。
 
大导演雅什·乔普拉的遗作《爱无止境》,和新导演瑞泰什·巴特拉的处女作《午餐盒》,以典型和非典型的风范,呈现出印度电影不同的追求和表述方式,让我们由此明白,关于市场与艺术的分歧与思考,并不是哪一个国度的专利,而是二十一世纪电影共同面临着的一个巨大课题。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