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个做药的富豪的女儿,花650万美元行贿进入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经美国媒体曝光后,被校方开除了。
 
这条新闻照例刷了屏。
 
拍手称快的有之,感叹给中国人丢脸者有之(人家其实是新加坡籍),反思中美两国教育理念及伦理的有之,惊问他们哪来那么多钱的有之,甚至质疑中成药生产流程的都有之。当然,叫骂美国佬又一次借题整中国人的(人家其实是新加坡籍),也有之。
 
一夜间,女孩的照片,打码的没打码的,传遍网络。不管情不情愿,一个流量网红已冉冉升起。
 
对这件事,我原本是没有态度的。总觉得无论是愤怒还是幸灾乐祸,都没资格。人家拔根毛,比你的世界都大,对自己无法理喻的事,最好少说为妙。看戏就看戏,怕嘴闲着危险,啃个瓜嗑个瓜籽也是可以的。
 
然鹅,忍不住,还是想说两句。因为这话在肚子里,不吐出来会膨胀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我也不清楚,要是影响到健康,就不好了。
 
这句话就是:你们都拥有那么多了,还如此的贪婪,为什么?
 
有一种安慰人的说法,说在这个世界上,大致分几类人,一类是政治人,崇敬权力;二类是经济人,崇尚财富;三类是技术人,崇敬科学技术;四类是艺体人,崇拜艺术或体育。这四种类型的人,老天都给了他们存在的空间和改变世界的机会,同时也各自给了他们荣誉评价体系。于是,就有了官阶,财富数额,博士硕士院士或技师以及明星、大师或冠军之类,正常情况下,大家在各自领域,各安其位,各自努力,各自进步。虽偶有交集或跨界,但大多属荣誉或特例,并不成为惯例和规则。社会各个领域,也能正常稳定地发展和进步。
 
假如这个顺序乱了,必然出现可怕和可恶的场景——用尽一切不要脸的手段去争取权力当官;当了官,想尽一切不要脸的手段捞钱;捞到钱之后就开始搞博士搞院士,然后再搞艺术搞明星搞交响乐搞想搞的一切……占尽天下所有褒义词之后,连“勤奋与励志”之类渣渣都不放过。
 
那个花650万美元买斯坦福学籍的富家女,宣称自己是“平常家庭的人”,凭努力考上并满世界去安利“努力经验”只是其中最普遍的一例!
 
花650万美元,好多人十辈子一百辈子都挣不到更花不掉的钱,买一个好多人清灯孤影坐断钢凳都得不到的学习机会,得一个世人眼中自我奋斗终成正果的励志身世。这个行为逻辑,在我们被贫穷限制了的想象中,是不可理喻的,但在许多人眼中,是主流的正常逻辑,只是中间有些小环节出了点BUG,没有成功而已。
 
相信成功了的应该是大多数。因为这是一个对权力和财富超友好的世界,多数学校和媒体,还是愿意与钱为善的。
 
祝它们永远平安!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