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我老家,有逢生一说。就是指小孩子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人,对孩子未来的性格、智商、处世习惯甚至长相,都有影响。我妈说我爱说爱笑满嘴跑火车的性格,大致与当初在保健站第一眼见到的那个口敞喉咙大且有点二的小护士有关,我对此基本是不认同的——那小护士天天在手术室里跳进跳出,被婴儿第一眼看到的几率多了去了,咋没看到整个县城有多少像我孪生兄弟,即便五官不像,精神上孪生一把也行啊?但事实上,我并没找到多少同类。
 
虽然如此,但我觉得,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人生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事是存在的。比如,我就觉得,我这大半辈子的人生走向,是由我的邻居赵二哥影响了的,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在精神上的逢生,是由他完成的。
 
什么时候与赵二哥第一次见面,我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每一次去赵二哥家,必先通过一条长长如山洞般的小巷,那时我当然不知道什么桃花源,但多年后第一次听语文老师读《桃花源记》,我眼前闪过的,就是赵家那条小巷,以及小巷后面轰然展开的小院子,那是我和外西街孩子们的乐园。
 
院子不大,长条形,宽三米长十几米,东面是赵家的正房,另三面则是邻家的屋墙,把小院围得跟山谷一般,仰头只能看到一条并不宽阔的天。院的一角是洗衣台和花圃,摆放的无非是些手摇泵或烂瓷盆瓦罐做的花盆,都是那个年代川西小院子的标配,这样的院子,光外西街,至少不下十处。别的院子没有成为乐园并进入到我们童年记忆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赵二哥。
 
如果说一个小院是一台电脑,那么,住在里面的人,就是操作平台和软件。电脑有没有趣,好不好玩,是由后者说了算。
 
赵二哥本来应该是赵二叔,因为他的妈妈不想被人喊婆婆,而自降班辈当孃,于是,赵二哥就当了比我们大二十岁的哥。赵家一共兄妹五人,老大刚哥,在外当兵,后回县里当了一家化工厂的负责人,老三老四老五,都是女儿,性格也都是活泼外向型,而其中尤以五姐最新潮漂亮,我这辈子见过的第一条牛仔裤第一副蛤蟆镜和第一支迪斯科,都是在五姐身上看到的。
 
最早讲故事的刚哥,在当领导之前,他也是爱说爱笑的。即使是在部队当兵,回家探亲,他也爱给我们讲他看到听到和想到的各种事情。包括二哥在内,都是他的听众。那时,没有电视,甚至没有电灯,广播里也很难听得到孩子们喜欢的内容,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的珍贵,就凸显了出来。
 
刚哥讲的故事,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四大名著”,他最喜欢的,是三国,这与他后来的人生走向有关,他佩服那些喜欢且善于征战精于规划和计算的人,在讲那些故事时,不由自主地将他的梦想和愿望,也带了进去。我对三国最初的印象,就来自刚哥那些少年意气的讲述。
 
照理说,人生第一位老师的牌子,应该挂在刚哥脖子上才是。但问题是,刚哥对我的影响,微乎其微。我后半生没有成为一个不苟言笑且打个哈欠都要考虑方向和表情的玲珑人,就是证明。也许是因为之后的刚哥变化太大,让我们的心里有失落感。我们有意识地将当初对他的崇拜,当成少不更事的愚蠢。除此之外,便是二哥的表现太突出太显眼,让我们的心中,已装不下别的偶像了。
 
二哥不讲三国不讲水浒不讲红楼梦,偶尔讲讲聊斋,也只是为了恶作剧的吓吓我们。他最喜欢的,是西游记,一讲起来,就宛如神灵附身一般,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少年梦,都激活起来。
 
论长相而言,二哥浓眉大眼国字脸,与孙悟空的硬件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一进入到西游记的语境中,他便毫无违和感地成为微胖版的孙悟空,带着我们的想象,上天入地,四海翻飞。
 
每一个中国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的梦,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身子一抖可以变出很多小猴子,耳朵里藏一根大小随心想打谁就打谁的金箍棒,一会上天扯老神仙的胡子,一会下地府撕五殿阎君的生死簿,一会在仙山上与朋友们喝酒作乐,一会到海底去和老龙王开个玩笑,天不怕,地不怕,想变啥,就是啥,想去哪,就去哪,何等的美哉快活?
 
在认识铁臂阿童木和超人蜘蛛侠之前,孙悟空是我心中唯一的偶像。而赵二哥,作为孙悟空的代言人,天然地就成了我的偶像。有时,在恍然飘忽间,我就觉得,赵二哥就是孙悟空,恍然飘忽于人间,来引领我走向另外一个时空,一种境界,一种人生场景。
 
那些日子,在赵家小院里,我和十几个赵二哥的粉丝,自发地将小院摆布成了讲评书的场地,洗衣台是讲台,下面整齐地摆上形状各异的凳子,只等夕阳一点点从西边的瓦檐落下,斜照在东边屋顶上残剩的余晖小心翼翼地退出小院,如一点点轻轻拉开的幕布,小院子里,一群小猴子们的精神牙祭,就开席了。
 
赵二哥手拿一把洗衣棕刷当作惊堂木,开始给我们讲孙悟空的故事。赵二哥版的孙悟空,与西游记的故事,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除了从西游记里得到的一些人名和一些似是而非的人设和原始故事之外,二哥版的孙悟空,更像是他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人物,并寄托着他对身在的这个世界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说,他只是用孙悟空这个瓶,装了自己的酒——一个小城青年对世界的渴望与梦想,都在其中,而这些,对有着同样身世和眼界的更小一批的小城少年来说,是有很强的共鸣感的。比如,他希望去省城看看,于是就有了“孙悟空逛成都”;他喜欢看坝坝电影,于是就有了“孙悟空看坝坝电影”;他爱吃回锅肉,故事里就有了“孙悟空吃回锅肉”;他被领导穿小鞋了,于是就有了“孙悟空三打供销社主任”;再后来,还有了“孙悟空谈恋爱”,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我不说你也知道。
 
那段时光,听着赵二哥在水泥台前敲打着洗衣刷讲稀奇古怪的孙悟空故事,成为外西街小男生小女生们的幸福。大家跟随着赵二哥抑扬顿挫的声音演绎的想象,在川西坝子的城市乡村古往今来的奇情异事中穿越,也在原本已无聊得如木刻版的老书般了无新意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了许多有趣而好玩的东西。我们的想象,也像一群快呆滞的鸟儿那般被放出笼子,开始叽叽喳喳地四处飞窜,在凡俗生活中,去找寻并不凡俗的趣味,比如,渴望从手摇泵摇出的清水中,看到一个缩微版的龙王三太子;从大街上摇摇晃晃走过的胖子身上,看到一个隐藏的猪八戒;从外婆家的柴灶里,看到一个刚刚冲出炼丹炉的小猴子;从赵打桶家院子里新开的桃花蕊中,看到一个被施了定身法的惺忪慵懒小仙女……
 
这些都是赵二哥的故事情况与现实杂交产生的幻象,对于六七岁的我的诱惑,是可以想象的。特别是在那个童话还是稀缺产品,胡思乱想会被大人敲脑袋的时代,赵二哥所起的,是一个想象力解放者的作用,他为我们的想象力,解开了翅膀。从某种程度上,他是在自救的过程中,顺带解开了我们的锁镣。虽然,我至今还不知道,相信童话与神话,于我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把世界上的一石一树一叶,都看得有灵和有情,使我眼中的世界,变得有趣多了。
 
因为头脑中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相信赵二哥的生活,也应该是有趣而快乐的。像许多粉丝对爱豆喜爱自然会爱屋及乌地关注到他的生活,我们对赵二哥的关注,也由黄昏中的小院,自然扩展到小巷外的整个世界,我们想知道,这么可爱有趣的赵二哥的生活,想必也应该是丰富而充满乐趣的。
 
赵二哥的工作,在郊外的乡村供销社,是顶父亲炊事员的班,但不知什么原因,却到了门市部卖农具,天天和锄头镰刀喷雾器打交道。在空荡得听得见回声的营业部,商品和顾客都很稀缺。二哥日常的主要工作,是扫地、抹灰、打苍蝇和翻白眼,或睡姿不太夸张地打个盹。每个场景,都像加了慢镜头般拖着尾,飘散着的都是虚耗的生命和激情。让我们这些超级粉丝都觉得乏味和无趣。照说,依我们对他的崇拜,不敢说觉得他拉的屎都是香的,但至少不会对他的一举一动感觉乏味才对。
 
但事实上,他的工作,的的确确找不出一点趣味可言。这也让我恍然明白,为什么赵二哥每晚几小时几小时满含热情地说得口沫横飞而不觉得累的原因——那都是憋的。每天上班八个小时,不言不语,一下班,嘴里还不跳出一群小鸟来?从某个角度来说,赵二哥对我们的需求,不亚于我们对他的盼望。我们的掌声和崇敬,以及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能得到回应的表演状态,是他喜欢和享受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没有人会在意他的一举手和投足的。这一点,是在很多年之后,当我面对仅有的几个读者开始写作的时候才明白的。
 
二哥依旧是我们的稀缺资源。为了不让小院被挤爆,我们开始凭票进院。我们像当下一些粉丝团的骨干成员,凭着与偶像近乎的关系,开始从中谋点小小的利益。我们开始在小巷口设卡,用作业本撕条做成票,凭远近亲疏和心情喜好,把票发出去,让大家凭票进巷。当然,这种把戏除了满足我们“卖票”的游戏心态之外,基本没什么用,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承认我们的票,个大的打不过,个小的跑不赢,除了毁了几个作业本之外,我们的售票业务便一无所获。
 
这样的热闹场景,一直维持到小城第一台电视机在火车站的广场上出现。然后,近处的粮食局、供销社、木材公司,也陆续有了电视机,大家真的愿意买票去看《大西洋底来的人》,渐渐不来捧二哥的场,小院里的故事会,才渐渐凋零了下去。
 
那时,我还不适应成住坏空,我还没见多少因时因势消失而变得不再热门的好东西。总觉得人们太过于薄情,总想凭一己之力,去把小板凳摆好,把大家和过去的美好时光都请回来。然而,小凳易摆,人心难回,少少的几个给面子的小伙伴,已再难重现当日的辉煌,也再难唤起二哥的诉说愿望——他谈恋爱,并很快结婚了,再隔不久,就当了爸爸。这每一件事,都不需要听众和观众。
 
尽管我也喜欢电视,但我仍然对赵二哥的故事会,保持着遗老对前朝般的怀念。一有空,就会穿过那条已不再幽深漫长的小巷,到赵二哥的身边,看他煮饭炒菜,看他把烂药罐变成花瓶,看他从炭炉下拯救一只贪暖的猫,看他和女孩谈恋爱,看他给月姆子炖鸡汤给娃娃洗尿布。有时哼着小曲有时吹着口哨有时妙语连珠有时又神情夸张地表达出当时的喜怒哀乐,不管面对的是一个人或一棵树,或一罐炖焦了的鸡。他是不缺听众的,他的落寞,都是我想象出来的。
 
人间原本无趣,我们给它搞点出来!
 
这是赵二哥无意间说出的众多话语中普通的一句,却如一颗种子,于不经意间种进我的心中,开枝散叶弥漫大半生,指引并修正我的生活。如果我这短短的一生,还算经历过一些有趣的事的话,大致与此有关。
 
这些,都是赵二哥不经意间教给我的,我那些满嘴跑火车的特长,都与他有关。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