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多年前,我刚到成都打工时,租住在猛追湾东街六号院。有一天,出门上班时,看到门卫老黄的儿子兵娃正在和院里的小朋友胖胖在争论一个问题。两个小孩一胖一瘦叉着腰胀红着脸一本正经争论的样子让人想起古书上“两小儿辨日”的情景。
 
不才我虽没有孔老夫子的能耐,但普通的好奇心还是有的,于是凑过耳朵去,想听听小孩们在争吵什么,我想如果运气好的话,兴许能像十多天前那样,听到他们争论“青蛙究竟长不长牙”的问题,说不定还可以捡来写篇文章挣几元稿费用来买盒饭呢。
 
两个吵得累了的小家伙似乎比我更希望我介入到他们的争论中去。看来他们争得似乎有些累了,急需要一个裁判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对方的错误。而我来得正是时候。
 
瘦瘦的兵娃性子很急,他拉着我的袖子,很迫切地说:曾叔叔,你说说,中秋节是不是八月十六?
 
我正想回答他说不是,但看见他满脸汗珠非常焦急的样子,觉得有些蹊跷,于是愣了愣,想听听胖胖是怎么说的。当记者多年使我养成了一种近乎油滑的毛病——在没有听完争执双方的陈述之前,决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胖胖的脸上也有汗珠,而且也有不亚于兵娃的焦急神情,他说:叔叔,中秋节明明是八月十五,可是兵娃偏要说是八月十六,我给他纠正,他还不接受意见,您给评评理,看看我们谁错了?
 
小胖子成竹在胸,一脸有理没处说的冤屈样。
 
兵娃说:明明是八月十六中秋节,我爸每年都是这一天给我买月饼,我们每年都在这天夜里赏月,八月十六就是中秋节!
 
胖胖也不示弱,一个箭步跨到兵娃面前,手叉腰,鼻子对着鼻子,尖声说:明明是八月十五,我爸我妈每年这一天都会带我到郊外的渡假村,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我记得很清楚!
 
两个小孩都很认真的样子让我感觉兹事体大。对于两个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对这件事的看重程度显然比作为成年人的我想象的严重。
 
这时我依稀记得去年中秋的事,八月十五下午,我碰到胖胖一家开着车出门,胖胖在车窗里很得意地和我打招呼,说:我们到荷花湖赏月去了!车窗内,标价几百元的月饼盒反射出令人炫目的阳光。
 
而我同样记得,去年八月十六,也即是中秋节的第二天,我看到门卫老黄买菜回来时,小心翼翼地藏着一盒月饼。其实,很多和他一样的下岗工人都是在这一天买月饼的,因为这一天,月饼像公主变成了黄脸婆,一下子降价十分之九。我清晰的记得,那天夜里老黄和兵娃坐在院里望天的样子,他们的面前放着小方凳,小方凳上放着月饼。兵娃脆脆的唱:“八月十六月儿圆呀!爸爸给我买月饼呀……”
 
这时候,我已明白了两个小孩要争的是什么了。这也使得我很为难。我想照直对兵娃说,中秋节应该是八月十五,但有些不忍心。我想骗胖胖说中秋节应该是八月十六,但本能告诉我,骗小孩是不道德的,而且这个骗局也至多只能维持到他们碰到下一个大人之前。
 
就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想出一个脱身的办法,我悄悄附在胖胖耳边说:你说的是对的,中秋节是八月十五……
 
我又附在兵娃耳边说:你说的也没错,你们家的中秋节就是八月十六……
 
我觉得自己的话让自己的脸有一种发烫的感觉。我几乎是逃着溜出小区大门的。我不知道我的那几句连自己都骗不过的话是否能止住两个小孩的争论,但我真希望天上突然出一道彩虹或跳出一个外星人什么的,分散一下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从此不再把这个争论进行下去。
 
在以后的几天里,在进出门时,我甚至因为有点怕碰见两个小孩,而显得有点鬼鬼祟祟的了……
 
PO主按:
 
这是我多年前写的一篇文字,在许多杂志上发表和转载过,也入选过一些选本和试卷,为我带来过许多荣誉。社会进步速度之快,让人心惊。今天,趁着节日,把它帖在这里吧,反正今后不会,也写不出这样的东西了。看过的,原谅我的重复,没看过的,看着玩吧。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