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无声美丽
 
2019年岁末,受央广网国际在线的邀请,我与骆平、蒋蓝、羊慧明、李永康等几位知名作家一起,去做了一场成都最美河湖采风之旅,对新津羊马河、邛崃南河、温江鲁家滩和双流黄龙溪进行了实地走访,几位作家都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感受:蒋蓝从古蜀文明与河流的角度,梳理了羊马河的历史文化;羊慧明从一个资深媒体人的视角,关注了南河的生态改造与两岸人民生活变迁;骆平以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触觉,轻抚了黄龙溪的夜与月和流淌千年的悠悠碧水;李永康则以一个土生土长的温江人对母亲河的深深情感,讲述了鲁家滩与他生命成长的故事……
 
几位作家的精美文字,直接将我推入“眼前有景道不得”的尴尬场面,而只好散碎地记下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权作对主办方殷切组织的一个回应,也算是给几位作家朋友妙文的小小补白。
 
一、羊马河真好!
 
12月9日,我们驱车来到新津羊马水哥湿地公园,在漫天大雾中,参观并拍摄了许多阆苑仙葩式的美景。就在我们感叹太阳在下午两点之前不会光临时,太阳却惊艳地从雾中探出大半张小脸来。
 
午饭安排在羊马河附近的一家农家乐菜馆。这家菜馆的经营方式,如同她的老板李萍的相貌一样,朴实、憨厚,又有点大气任性,三十五块钱一个人,烟猪头回锅肉凉拌猪耳朵随便上,时令蔬菜甑子饭更是随便舀,每上一道菜,老板都会欢快地招呼大家:“都是自己家种的养的,随便捻。”随后,还不好意思地给大家解释,她们的收费,这个月才涨的,上个月及之前的好些年,都是三十元。
 
我开玩笑地问李萍:“这样收费,能赚到钱吗?”她一如既往地憨笑着答:大钱挣不到,但薄利多销,架不住来吃的人多,加上菜是自己种的猪也是自己喂的,这些年来看羊马河的人越来越多,保全家过上好日子,是没啥问题。羊马河养我们的庄稼和牡畜,还引来顾客照顾我们,真好!
 
二、不怕失业
 
12月11日,采风团一行来到邛崃南河,在邛窑遗址公园附近的河边,我们遇到一男一女两位正在河中打捞垃圾的清洁工,男的叫高德友,已在这里工作了多年,他盛情地邀请我们上船,去看看他们的地盘
 
我们上船坐定,高师傅发动快艇,箭一般飞窜出去,其时天光正好,快艇在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南河水面上穿行,时不时有白鹭和水鸟,在前方掠过。他的搭档,则拿着一个小网筛,捕鱼一样熟练追着水上的丝草和浮萍。她说,以前每天要捡四五船甚至更多,塑料袋酒瓶子烂家俱破盆子,应有尽有,五花八门,有时甚至还有死猪死狗。而现在,一天最多半船,而且大多都是非人为的杂草和水浮叶,可见人们的环保意识是越来越好了。
 
“那今后你们岂不就要失业了?”
 
我不由得打趣地问她。
 
她摆摆手,笑笑说:“只要河水干净,我失业也高兴!”
 
这是一个河道清洁工的境界,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成都近年来河水治理取得显而易见的进步,原因应该就在这些细微却不能不说的小情节中吧。
 
三、这点算啥子
 
12月13日,温江鲁家滩,天下着小雨,一只穿云破雾的白鹤把我引到了一条小道上,小道的两旁,枯黄的芭茅叶被风轻摇着,发出轻微的破风之声。时不时有一阵阵河水淘洗豆子的声音传来。
 
我看到道路尽头入水之处,有三个穿着雨靴的中年妇女在水中淘洗着什么。
 
她们先将黑色的果放到一个粗筛里用力揉搓磨挲,让果子的外皮零落成泥,露出里层暗红的核,然后将筛子拿到河水中淘洗,待乌云一般的泥汤随流水汰尽之后,筛子里便剩下一颗颗饱满的红色种子。
 
那是一颗颗红豆杉的种子,来自于离她们身后不远的那片树林,经她们搓揉淘洗之后,将送往苗圃,来年将会在另一片土地上,长成又一片树林。
 
看着她们在冷水中冻得通红且泡得有点破皮的手,有些心疼。她们倒觉得没什么,早就习惯了。连同早已打湿了头发和衣服的雨,在她们的言语之间都不值一提:“这点算啥子?”眉言之间的坚强,让我想起唱“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的那些老去的水手。
 
正是因是因为这些小人物的无声付出,成都的江河湖,才有如此美好的现状。他们如春天的草和叶子,不抢眼不喧哗,却无处不在,无限美丽。
 
这应该就是我写这篇小文的原因吧。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