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迟到但却引起异常轰动的新闻,在这个微博时代,能将如此的爆炸性消息“隐藏”半个月,足见长江村村支书的“不接受采访、不上报、不上电视”的三不原则是起了作用的,而该村村民们似乎也明白了“闷声发财”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即使货真价实发真金白银,也如锦衣夜行一般,沉稳而淡定地保守着属于他们的这个秘密。
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江村还是红了,不管他们有多么不情愿,这个村子已注定被放到了聚光灯下,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这并不仅仅因为发黄金白银这个现象的特别,而且因为通过这个村子,不同的人会从中看到自己关注并希望说上两句的东西。
留意一下网友们及媒体评论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多数评论在惊叹村民们个个都得到黄金别墅的待遇之余,表达的是赞赏和羡慕之意。因为他们从中看到的,已不是黄金别墅这些物化的东西,而是一种共同富裕的理念。平心而论,像长江村这样经济体量的村子,在中国决不是独有的,有的村子甚至经济体量远远大过于他们,但在解决利益共享方面,做得比他们差的却大有人在。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看到这条新闻时,无限羡慕甚至满带恨意地想到了“咱们村”的原因。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村都有长江村那样的地理优势。但带着村民以700元起家的李良宝,却是这个村子独有的,他像上世纪七十年代众多渴望脱离贫困的乡村精英一样,收拾芦苇荡开发长江码头,建拆船厂拆废轮船赚第一桶金,建码头搞物流,修钢铁厂大炼钢铁,开发房地产,而且,奇特的是,长江村只向别人买土地,从来不自己卖土地给别人。这一系列成就,一方面归功于这些年国家对此地的高强度开发;另一方面,则归功于李良宝的敏捷思路,长江村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前进,都踩在时代的“点”上,这不能不让人佩服。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江村村民在说到他时,只有佩服而没有嫉妒的原因。照理说,在外来者看来,李良宝及其家庭作为村里的首富,拥有远远高于村民上百倍的财富,可能会引来像某些地区发生过的仇妒,但事实上却没有。
应该承认,李良宝财富的不被仇恨与嫉妒,除了他的才能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他在财富的处置与分配上,没有吃独食。他不像某些基层干部那样,无所不用其极地将集体的资源变成私家财富,卖完大家的地,臭了家乡的水,污了乡亲父老赖以生存的空气,赚了钱,偷偷跑路,到别国或别省去逍遥快活,而当地群众,除了一肚子无处发泄的愤怒,便一无所获,给当地种下不安定的种子。
其实,老百姓的逻辑与愿望都很简单,如果不强收他的地拆他的房,他们就很欣慰了。如果在此基础上,还把集体资源创造的效益,能适度与他们分享,他们就会充满感激之情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真金白银和各种超出他们想象的分配,他们简直可以说是幸福美满了。这样的例子其实已很多了,他们不需要别人代他们去思考什么叫幸福或不幸,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哪一种人和哪一种分配方式,对他们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