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周晓光,浙江义乌企业家,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年前,她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除了带去两份建议,签过几个名外,主要都是听别人发言,自称是“哑巴代表”。近十年时间,她从当初的“哑巴代表”,成为人们口中的“议案仙子”,她所提交议案的数量多、质量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包括“哑巴代表”在内,人们对人大和政协中某些代表和委员的某些表现是颇有微词的。此前媒体曝出的“零提案”代表、“常缺席”委员和举手代表,都受到舆论的批评。这些虽不算主流,但因其典型性,而被符号化,客观上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这也暴露出现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人事机制,有可改进之处。

  当然,如同被批评五年不交议案的杨威代表所说的那样,代表(包括委员),也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周晓光,从“哑巴代表”变“议案仙子”,似乎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放在正在进行中的法制中国的建设中,具有标本意义。

  那么,是什么秘诀让“哑巴”开口,并提出数量多、质量高的议案呢?首先,就是当哑巴的耻感。周晓光在2003年第一次参加人代会时,因自己没有提出像样的议案,“心里很不是滋味”,“连觉也睡不着”,这成为了促进她变化的原动力——当代表,既是荣誉,但更多的应该是责任。

  当耻感成为原动力之后,第二个秘诀,就是用心地投入调研。她为此组织了包括退休老干部、学者和媒体人员在内的富有经验的调研团队,深入地调研并收集信息,找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而她不涉入个案,不纠结于利益冲突的选题原则,则是她成功转变的第三个秘诀,这使得她能从局部现象中,找出规律,提出宏观层面的建设性意见来。当然,这需要深厚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知识储备,而周晓光也坦承,对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她当人大代表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当然,周晓光并不沉迷在议案提出这个层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认为自己在监督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而这也是人民对人大代表的一个重要期待。

  这,也许又是一次对自己的“不满”,而我们有理由,对她这种“不满”所激发起的改变动力,抱以期待。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