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2年教师节前夕,上海市教委传来消息:从今年开始,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另据了解,今后北京教师资格也将不再享有“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或是5年时限。

  此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把这个信息当成一条“利好”消息,因为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像这种敲敲补补的所谓“改革”花样,是层出不穷的,人们并不能从这条举措中,看到彻底改革存在于中国教育体制中积弊的可能性,因为大家都清楚,当下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教师从业资格问题。即或是将它的重要性往大里说,它也不过就是中国教育这棵大树的一条枝干而已。它甚至算不上中国教育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

  照说,教师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传授给学生们基础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这些孩子今后在各个领域成长的基石。他们的品行、学养、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将鲜花或垃圾种植在孩子们心田上的人。因此,对他们的考核和评价,是完全必要和必须的。如何制定有效的机制,敦促和帮助教师们谨守师德,勤奋刻苦和提高业务素养,一方面激励优秀人才进入该行业,另一方面有效淘汰不合格的人滥竽充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但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考评老师们呢?是用领导权力标准?还是用专家们稳坐书斋想出的理想化指标?还是用学生的心理感受?或用考试成绩或升学率?抑或文化课程和各种KPI考核指标?

  如果是按第一个标准,领导的权力标准来考核老师,那么,谁又说得清,这个5年一次的注册,不会是一次打压异已或权力寻租的机会?以此标准考核出来的,也许是最听话和最会来事的人,而非最有才华和德行的人。因为从古到今,有才华和德行的人,最不擅长的便是摧眉折腰讨好权力。这样做的后果,是为领导们手中增加了一把削灭个性甚至尊严的利器,而这种东西,恰是中国教育最急需的东西。

  如果按第二种标准,以专家们的标准来考核老师,那么,谁又敢保证不使得老师们舍本逐末地不以教学工作为主导,而以某些有助于考评的所谓“理论”和“技巧”为中心,助长教师队伍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会让教师的工作重心出现偏离。教师最终不是教书育人,而成为学术研习者。当然,教师们在教学之余,能做一些理论研究,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有好处,但教师成为理论工作者,却大可不必。

  如果按第三个标准,以学生的心理感受为考核标准,那恐怕最受欢迎的教师,就是那种不布置作业,上课讲童话故事,不批评和指责学生,甚至长相和身材更好的老师。这样的标准,是否能够导引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的标准,确实不敢说。但它砸毁师道尊严,让老师沦为一个看客户脸色吃饭的“知识小贩”,倒是肯定的。

  第四和第五种标准,其实正是当下所有教师们正在经历着的。繁重的升学指标压力,各种标准化的测试与达标指标,这种惟考试马首是瞻的应试型考核教师模式,一直被诟病为是“素质化”教育的大敌。而实行5年一注册的举措,恰是床上叠床地强化了这一素质化教育的阻碍力量,与大的时代背景是不切合的。这样的压力叠加,是否有必要?难道现在的教师和他们的学生,还不够辛苦吗?

  破除教师资格终生制,很难说不会像曾经风行于社会各行业的各种考核标准一样,要么沦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要么成为一种将权力发挥到极致的整人凶器。它不仅不能根除教育体制内存在的沉疴与积弊,还可能进一步剥夺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荣誉感。平心而论,目前教师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在求职意向排行榜上一降再降,难道还不能说明一些问题?最新报道显示,提了十八年,教师的收入状况,终究并没有达到“不低于公务员收入”的标准,但教师这个职业要承担的身心负担,却并没有低于后者。教师的收入和所需承受的压力,其实并不匹配。真正迫在眉睫需要打破终生制实行5年注册制的,显然不是他们。

  瑞士一位钟表大师曾经说过:做出精美的艺术顶级钟表,必是怀着快乐心境工作着的人。对照此标准来看,我们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还是教师,好像都不具备制造出精美教育艺术品的能力,因为大家都太苦太不快乐。而这苦与不快乐,不知道有多少,就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的行为造成的。


5年一注册打破的是教师终身制还是教师的尊严?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