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昨天,《人民日报》报道了近段时间在网上热吵了很久的辽宁东港市80后美女副市长董海涛的任职调查报道,该报记者采访了东港市所属的辽宁丹东市组织部门、当地群众、董海涛本人以及她的同事。并得出“选拔合规,其丈夫的厅长叔未干预”的结论。几乎同时,网上再次热传:丹东市官方公示的成绩单显示,董海涛笔试成绩倒数第一。
这两条信息,一度占据各大新闻网站热闻排行榜的前两位。两条新闻的关系十分诡异,前一条表明,官方和更高的机构,已得出并相信事情的结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事任免。而民间对此却还怀着半信半疑。短时期之内要想人们彻底打破疑问,还不太可能。公众的疑问,无论对当地组织和人事部门以及董海涛本人,也不是什么坏事情。所有疑问,都来自于不透明。而惟一的解决之道,只有让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放之于阳光之下。你不能责怪人们用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事情的背景。你惟一能做的,就是给出令质疑者服气的解释,还公众对权力授受过程中已饱受挫折的信心。
在许多地方,多年来,由于组织人事工作的不透明,干部的任免成为某些领导人的特权和生财工具。许多被查处的贪官,都是在干部任免上踩虚了脚,他们将公权私用,将职位当囊中财物私相授受,搞出无数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想象的惊人情节。此前曝光出来的案子中,三陪小姐被“培养”成局长,90后的小姑娘被提拔成了“神女”,这样的提拔,不仅败坏了政府的形象,更是伤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心。
人们不服的,不是谁当市长副市长,而是这种不透明的提升机制,所有写在纸面上的规章制度,都冠冕堂皇义正词严,但它在某些人面前固若金汤,在某些人面前却软若河泥,这种选择性明确的升迁机制本身,就是孳生腐败的温床,是激发民众不信任感的催化剂。在各种看起来完备甚至繁琐的提拔过程中,什么元素都能考虑得到,惟一不能考虑到的,就是群众对干部的任免决定权。不依靠群众自下而上的严格推选,只靠上级提拔的干部,他向谁负责,去讨好谁,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而民众对其质疑甚至恶意揣度,也自然就在情理之中。而最让人感觉到悲催的是,民众在网络上的许多揣测,经常会不幸地被言中。于是,便有了此前我们看到的各种古怪升迁新闻中种种奇闻异事。
近年来,像董海涛这样的经历,并非第一次,也肯定不可能是最后一次。此前,80后的厅官,司机当局长,90后火箭局长,宾馆美女服务员当局长等事件,都显示了几乎相同的一套逻辑模式——首先,是一个特美丽或特年轻的官员,“破”了N多的格,到了一个同龄人无法企及的职位;接下来,网上显示,此人上面或背后有人,于是,群情激昂的“人肉”搜索,再后来,就有一个有出息的亲爹或干爹或叔叔就跟着浮出了水平,有关部门照例是要出来讲一大堆如迷宫般绕舌的解释,然后,更高的有关部门出来,再查,发现信誓旦旦的解释,背后全是吹弹可破的漏洞。于是,一些人落马,一些人又开始反思……
我不确定董海涛的事件,最后会是以什么样的结果收场。但相信美女干部的升迁风波,不是从她始,自然也不会由她终。人们不是仇美女,而是仇升迁机制不透明;如同人们不是仇富,而是仇致富的机会不平等一样。因此,包括在此事件被质疑的董海涛及其亲人们,切不要有委曲感,官员们接受挑剔的眼光审视,现在还只是开始,你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