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上午,沈阳一在建地下通道施工方误将使用中的燃气管线切割,导致燃气泄漏,遇明火爆炸。沈阳市官方发言人公布的伤者人数为5人,央记者随后暗访得知,伤者为30人。(据央视)


    官方公布的事故数据与媒体记者调查的数字不相符,已不算什么新闻了。几乎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从新闻中找出一大把来,以下面这个例子最为典型——2012年3月11日,广西桂平市一客渡船与一货船发生碰撞,客渡船翻沉。官方迟迟不肯公布相关信息,死伤人数五天三变,最初,有关部门称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失踪。两天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2人死亡被再次确认,但失踪人数却未被提及。但这并不是最终的数字,15日,死亡人数变为12人,失踪人数8人。而直到事故发生5天后的16日,才在媒体和死难者家属的压力下,最终挤牙膏一样羞答答地确认14名遇难者,6人失踪。而这个信息,与记者在事故发生后两小时内统计的失踪人员名单惊人的一致。

 

    一位资深的现场记者对我说过一句话:“在重大事故现场,官方公布的数据,你一定要警惕。一般情况下,他们公布的财产损失数据,要除以二;而人员伤亡数据,要乘以二”。这是多年来总结出来的感性认识,虽然算不上定理,但大致八九不离十。凭着这,她曾在一次矿难事故之后,跑遍事故发生地周围数十公里的医院、火葬场,用最笨的原始统计法,精确统计出那次事故的准确死亡数据,三分之二的被隐瞒死者浮出水面来。

 

    有人认为,像这种类突发的群体性伤亡事件,事发后的救治现场,确实有兵荒马乱的感觉,一时半会查不清楚死伤人数,也是正常的。好在新闻总是在发生过程中不断地动态地自动纠偏,这也是新闻规律。但如果这种规律老是一边倒地让官方的调查数据与记者的调查数据对立起来,有时甚至出现几倍数的差异,就很不正常了。这对官方的公信力,是有极大的损伤。如果官方机构平时发布信息时总是藏着掖着的,你又怎么好意思怪民众在官方发布的信息面前当“老不信”呢?任你诅咒发誓或咬言说反正我信了之类,都无济于事。

 

    新闻有自身的发生与传播规律。作为官方信息发布机构,本应该利用自身在现场的种种优势,第一时间把准确的数据发布出去,以取得最权威和最主动的效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第一时间传播的信息,有对事件定位和定性的功能。这个道理,某些官方机构可以说是懂的,只是错误地使用了它,以为在第一时间发布一个不实的数据,事件就不会那么恶性了。但问题就在于,在当下这个人人手中有手机,微博和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不实的数据很容易穿帮,而穿帮的损伤,比灾难新闻本身更剧烈。

 

    回到沈阳爆炸事件中来看,现场是一处封闭的地下通道施工工地,人员结构也并不复杂,不是人员流动量大且可变因素很多的复杂环境,搞清楚伤者的数据,本不是一件难的事情。官方的发布者,完全有机会向公众发布准确清晰的数据,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但他们错过了这个机会,而让记者们抢了先。记者们尊重了新闻事实,于是,便出现了官方数据与记者的数据相差6倍的尴尬。在公众面前,记者得了分,也是理所当然。

 

    相比于偶然发生的灾难事故,刻意隐瞒事故影响及后果的行为要坏更多,人为地更改灾难的后果,只能使灾难的原因变得模糊,不利于汲取教训,更无法说能有亡羊补牢的效果。相反,还会使政府的公信力这只大羊,从羊圈里溜出,甚至消失无踪。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