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象得到,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至今仍享誉世界的著名高等学府费城大学,有一段那样震撼心灵的建校史——他们坚持认定的学校始建者,是一个乞讨并冻死在学校门外的流浪小女孩。如今,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们,都能在学校主楼的大厅里,看到她的画像,她衣衫破烂,形容消瘦,一看就是许多名校避之犹恐不及的穷人,她,怎么会是这所知名大学的始建者呢?
这个故事的源头,连接到1803年,当时,从独立战争中刚刚走出来的美国被凋败与贫困笼罩着。小女孩和母亲作为战争难民流落到费城,以乞讨为生。她们在当时还是一所贵族学校的费城大学门外乞讨时,小女孩时常被围墙里传来的琴声与读书声吸引,她非常渴望能看到这些美好的声音来自哪里?
有一天,学校举办音乐会,小女孩进学校的愿望被吸引到了顶点。她试图溜进学校,但被看门人发现并严加拒绝。就在她伤心难过的时候,一位路过的老师出于同情,把她带进学校,让她看到天堂一样的学校和打扮得如天使一样的富家子弟学生。她问那位老师:我为什么不能成为他们?
老师不忍伤她的心,只是搪塞地说:因为学校太小,只能容纳富人家的孩子。将来,等学校扩大了,一定会欢迎穷孩子们来读书!
这个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善意谎言,却让小女孩相信了,她的上学梦也因此被点燃。此后,在乞讨中,她悄悄开始攒钱,希望能为学校的扩建,添一点力量。这一行动,即使在母亲染病去世,也没停止,直至在一个冬雪飞舞的日子,她变成白雪下一具小小遗体。收尸人在她身上发现57美分钱,和一张小小字条,那是她母亲生前教她写的文字,她希望把这笔钱,交给学校,以便使他们的扩建,能快一些!
这段催人泪下的故事,使这笔钱变成了近百亩土地和校舍——被感动的地产商,建筑商和材料商以及工匠和大众们,捐地的捐地,捐建材的捐建材,齐心协力,将那所小小的贵族学校,逐渐扩大,并最终建成为占地近百亩的大型公立教育机构,并更名为费城大学,该校至今保留着对家境贫穷的寒门学子减免学费并提供生活补贴的传统。
一所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学校,如同一条有千万条小溪汇入的滚滚大江河,很难说得清哪一条支渠中的哪一颗水滴,是它的发详源头。而选择将哪一件事和哪一个人作为校史的源头,其实是一个主观色彩很重的举动,它更多的,是彰显了选择者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学府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水准。与那些选择非富即贵的名人大腕作为荣耀旗帜的大学相比,费城大学用这个名不见经传甚至压根选姓名都没有的小人物作为校史的源头,不仅不掉份,而是为其增色不少,人们在提起它时,不是赞叹,而是敬畏。
试想,假如换一种思维方式,用非贵即富的选择标准来写校史,这位小女孩,是否能挤入厚厚史册的前200页?在那些政客、巨贾、名媛与将帅拥挤的史册,从来不是小人物们呆的地方。这些以成王败寇为标准的选择,向学生们传递的,除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功利,便是望而生畏的卓越。与那些令人敬而远之的大功业大词汇相比,我们更愿意亲近的,还是像费城大学小女孩与57美分的故事。女孩是小的,却恰好成就了大学的“大”,这对我们大学的建设者们,不能说没有一些什么样的启迪?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