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举火把上学的孩子如何与坐快铁的竞争?


  重庆彭水县保家镇羊头铺区五组的孩子们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是一条长约10公里,没有灯光、没有柏油路面,中途还有坡度接近90度,落差200米,最窄处只有10厘米的陡峭悬崖,和四五条没有桥的小溪。孩子们每天早晨5时30分打着火把出门,走两三个小时到达学校是常态。

  对于极限运动爱好者来说,这条路确实是一条练身手的好场地,但对于读书的孩子们来说,这条上学路却太沉重了。坐在私家车、校车和轻轨等便利交通工具上学的城里孩子们,难以想象这条道路的艰难和辛苦,虽然先哲们常以“苦其筋骨”作为成大器的先决条件,但是,如果这些稚嫩肩膀上所承担的艰难已超越了他们所承受的限度时,又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在以考定命运的选材机制下,每天挣扎数个小时把精力消散在路上的山村孩子们,要在最显“公平”的考试中战胜那些以逸待劳的同龄人,需要多付出多少精力?还需要撞上多大的好运?大家都清楚,这样的几率究竟有多微茫。

  如何让这些因“留守”从小就输了父母之爱,因身处边远地区而输了师资与教育机会的孩子们,能够获得相对公平的教育和竞争机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虽然,近些年,教育部门无论在校舍建设和师资培养方面,都加大了投入,这使得乡村教育在某些方面已有了一些好的改观,但这种改观,放之于巨大的社会需求面前,还是显得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有些是资金投入问题,有些是意识问题,有些,则是具体点位上特殊的环境因素造成的问题。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划竹筏上学、走天梯读书,以及本文前述的彭水孩子们的艰难求学之路,都有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既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也有中心小学不具备寄宿条件甚至连烤鞋的炭火都无法提供的经济因素,还有由于并校政策执行得过于机械和一刀切,忽略了当地的实际状况,造成“教学条件好了,而孩子们求学的路更远更难”的现状。这些困难,有些是物力所不逮或一时半会难以根决的,如改变当地大的经济和教育环境。也有意识不到或熟视无睹的,比如,为部分过于远的学生提供寄宿,或在上学路上架简易的桥梁或搭建安全防护设施,甚至提供一些可以干脚或照明的便利工具,这并不是挟泰山过东海般的难事,所耗的,无非就是几顿招待饭钱,关键是想得到与做得到的问题。

  希望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闻听网友和媒体的报信之后,能够果断做出些的措施,更希望这些措施,是能让关注的人们感到欣慰,而不是相反。让更多的人都来关注留守儿童的上学路,因为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切不要学某些地方,一听到媒体报道孩子们撑竹筏上学,第一个反应就是禁止撑竹筏,让他们不得不游泳过河……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