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宝宝来啦》提醒我们如何与孩子互动?
 

 

    在各种亲子类节目中,我很喜欢中央一套新近推出的《正大综艺.宝宝来了》,其原因是该节目的形式比较新鲜,每期节目来自五个喜庆家庭的五六个特色各异常的宝宝一起做各种奇异好玩的游戏,然后由爸爸或妈妈去猜孩子们在宝宝屋里的表现。由于孩子是在2到4岁之间,不可控因素非常多,常会爆出许多令人忍俊不住的情节来,而许多电视机前的家长们,也在嬉闹着分享欢乐的同时,反思自己和孩子之间相处的许多问题。就连我九岁的女儿小美,也常在嬉笑中提出许多问题,一家人看着节目,回想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既温暖,又亲切。

 

    小美最喜欢《宝宝来了》里的情节有几个,一是砸猪寻宝,这种动感十足的场景引小孩子喜欢,一点都不奇怪。倒是她喜欢爸爸或妈妈猜孩子们在宝宝屋里的表现这个环节,有点令人意外。我们一家,因此在电视机前形成了三派,进行有奖竟猜,而往往小家伙的选择最接近最终的正确结果——宝宝会不会偷吃蛋糕?宝宝会不会接住球?宝宝会推倒多少积木?小美猪同学都猜得极其准确,难道天下的宝宝们心灵是相通的?当电视屏幕前的爸爸或妈妈猜错了而丢分时,小美同学就更开心,而且不无得意的说:他们还不如我了解他们的宝宝呢!

 

    这个节目成为我们家庭的亲子互动游戏,倒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为这个节目中关于亲子互动的元素如一颗种子,悄然地植入到由声、光、动作与色彩构成的信息中,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许多家庭,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被带了进去,与节目形成互动。在父母与孩子,主持人与观众,电视机里和电视机外,形成一次热烈的互动。这种互动,无论是一个节目之于观众,还是父母与孩子,都是至为重要的。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亲人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从他们出生的第一秒钟开始,互动就开始了。他们最初是用哭和笑,向家人表达着“是”与“非”,这种最原始的“二进制”所提出的需求,只有父母和爱他们的人才能感知得到,大人们就从他们的笑与哭之中,感知他们饿了还是冷了或想便便了,并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如果与理会错了,那会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啊?因此,亲子之间的互知与互动程度,直接决定了孩子是否健康成长。而这种互动,并不因孩子的成长,会使用了肢体动作或语言而有所削弱。特别是当他们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思想之后,这种互动与交流,则更为重要。而在现实中,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却是在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中,渐渐消失隔绝,甚至渐行渐远的。直至远到相互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天涯我在海角,而是我们坐在同一张饭桌上,你在看电视而我在玩手机。这难道不是很多家庭父母之间正在上演着的场景吗?而这种悲摧场景的种子,可以直溯到多年前孩子正在做一个游戏而你却不知道他究意在干什么?会有什么结果?所谓的“代沟”的第一锹土,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挖下的。

 

    从小了解宝宝,通过各种生活中的各种互动游戏,练习与孩子沟通和相处的能力,这种事情通常在1至6岁是关键,老天爷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你还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漠视了,那你可能就真正的错过了。这也许就是《宝宝来啦》在快乐游戏中,给我们的一个清亮的提示。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