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周人物:王福顺

 

 

  沈阳大爷王福顺在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这一幕被路过的网友拍到并在微博中晒出,感动了无数网友。事后经记者调查,王大爷今年60岁,是名保安,每月工资1700元左右,根本没有医保。他当时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为了给撞他的小伙子解围。

  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其实有很多,其数量,应该不比偶尔被报道得天昏地暗的老人讹人引起的纠纷少。在偶尔的小碰撞中,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退后一步自然地相互包容和体谅,只是这些事情太小太不具备有冲突感的“新闻性”而悄然湮没于人群之中。

  可以说,如果没有铺天盖地的老人倒地无人敢拉、小孩救婆婆反成被告之类的新闻,王福顺大爷与一位路人在街头的小小碰撞及宽容地放其走,即使发成微博,也很难引起像现在这样的震动和影响,哪怕他为了让撞人者宽心编了美丽的谎言。这样说,完全无意于要削弱王大爷形象的美好程度,而是想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当一个社会中正常的行为方式变成一种新闻时,唯一能说明的问题便是,我们的社会,出了些什么样的问题。

  尊老爱幼,扶弱助困,待人宽容,相互体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这些作为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高标,深深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虽然,即使在这样的高标之下,从古到今也不乏讹人骗人的个案,但这些事例,是绝对不见容于社会道德体系之内,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少数,而且被社会主流所厌弃。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社会的道德评判体系开始出现问题,在以物质的获取量为“成功”的唯一标准的价值体系之下,许多只问结果不问手段的“成功人士”,将坚守规则视为迂腐,将道德和良知,视为成功的障碍。而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搅乱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使得人们对自我曾经坚守的东西,发生彷徨甚至动摇。而社会上偶尔引爆的极端案例,则更是反向推进了这种彷徨与怀疑。

  于是,对社会的负面认知,被无限地放大——一个倒地无人施救的事件,可以上升到“人心不古”;一个讹人的骗子,可以让许多人产生“世道险恶”的虚无感。而某些公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对涉及道德是非案件的错误评估和判定,则更是为这种虚无感火上浇油——试想,如果一个人手机上每天接到骗子信息,在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骗人的广告,在新闻中时不时见到老人倒地讹财、救人者反而成被告,而这些失德者,竟然没有得到法律的有效处置,他在看到一个偶发的哪怕是非常感人的事件时,也很难保不朝险处去想。比如,在最美大爷事件之后,就有人跳出来说大爷是在炒作云云。人们有权凭自己的认识去看待这件事情,但如果这种认识永远都是阴冷和负面的,则应该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了。

  从王福顺受人们的赞扬和尊重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人对社会价值观的校正,是有着强烈盼望的。但平心而论,王福顺的事迹,从根子上讲,就是“不讹人”,这种正常的道德底线,变成了“最美”的高标,确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要让我们社会对道德的认知正常起来,在软件和硬件上,还有太多事情需要做。 

 

 

  ■ 当事者说

  王福顺:就是一件小事,不用过多关注

  新京报:当时被撞的时候是什么情况,撞得疼吗?

  王福顺:说句心里话,当时被撞后,一阵麻木,感觉到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不过我站起来晃了晃,看着也没什么大事。

  新京报:那你被撞伤的时候,为什么会想到撒谎说“我有医保,你赶紧走吧”?

  王福顺:当时围观的人很多,都围着撞我的小伙子,不让他走。我当时怕出什么事,要是把小伙子打了就不好了。而且,那个小伙子态度还是挺好的,他说要带我去医院,但是他确实有急事,要去医院给家里人看病。我也没想那么多,看他也不像是在撒谎,而且我觉得自己既然没啥大事,就给他解围吧。我随口就说“我是沈飞的干部,有医保”,赶紧让他走了。

  新京报:老伴现在知道吗,支持你吗?

  王福顺:刚开始,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平常,心想又不是啥大事,好多人问我我都没承认。现在老伴知道了,挺支持我的。

  新京报:假如当时稍微严重一点的话,你会不会还说那句话?

  王福顺:如果当时腿瘸了,肯定不会那样说了。不过,当时没想这事,就想让小伙子赶紧走,怕他挨打。

  新京报:撞到你的那个小伙子,最后又联系你了吗?

  王福顺:没有,现在还没有联系,他肯定觉得是不好意思。我既然让人家走了,就没多想什么。

  新京报:你说自己没当回事,本以为就这么过去了,可是网友都说你是“中国好大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的偏差?

  王福顺:主要和社会风气有关,大家经常会看到一些讹人的新闻,还有什么行话叫“碰瓷儿”的,现在突然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个心理反差吧。但是,也不能说这社会风气多么不好,自从出了这个事情,不少政府的领导都来慰问我。

  新京报:报道说,这件事情让你的生活发生了些变化,都哪些变化,医保解决了吗?

  王福顺:也没啥大变化,就是单位给提了班长,工资变相加了一百块钱,我也没啥能力,都是照顾我的。因为年龄大的原因,现在还没有医保。

  新京报:这些变化对你有哪些影响?

  王福顺:我现在就觉得社会这么关心我,我更应该好好干,好好工作了。不过,媒体采访太多,我挺烦的,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事儿,不用这么多的报道。

  新京报:你说想回归原来的生活,原来的什么生活,为什么?

  王福顺:原来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回家收拾屋子,然后做饭。现在的生活被打乱了,我就是个普通人,就想着干活,也没想着出名啥的。

  

 

 

  媒体评论

  《西安晚报》:眼下而言,无论是为老不尊的尴尬,抑或是目无尊长的轻狂,道德规制不了的事情,靠法律等更为刚性的秩序来调整也会徒然。有人将“我有医保”称为2013年度最暖谎言,更有人将王福顺称为“中国好大爷”,这些发自内心的民间褒赏,既是主流价值取向的彰显,更折射出民众对真善美的“刚需”。

  《新华日报》:这些年,每当一个人成了新闻人物,总会遭遇媒体的围攻,直到让你厌烦,甚至被围攻得精神垮台。因此,拜托不要把“中国好大爷”逼成“祥林嫂”。请尊重一位老人的感受,让他早点回归正常的生活。

  《济南日报》:一个干了8年保安的老人,居然没医保,谁更该尴尬?“他的医保问题能否解决?”这是媒体的追问,毫无悬念的是王大爷的医保不仅能快速解决,还将获得更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问题是,王大爷的医保解决了,其他保安的医保呢?这种大度的个案值得激赏,但不应该推广,关注这个老人的善良,更应该关注他的困境,关注这个群体的命运。

  《华商晨报》:用善意的谎言为撞人者解围,足可见沈阳大爷的善良,然而,在这种轰动的背后又有多少难以言说的道德失落。伴随着人们面对跌倒老人的纠结,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道德已经陷入了一种负标准之中,不讹诈本应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坚守的底线,而在社会道德的负标准之下,却成为一种可贵的“相对美德”。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