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综艺节目让段子成为一种产业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就文学形式而言,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现代呢?有段子。每个人都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在饭吃得高兴的时候一位朋友拿出手机来,大念刚收到的段子并引来一片狂笑;或在工作奔忙之余,突然收到朋友们转发来的有趣段子会心地一笑;或在上QQ时突然看到一个朋友用一段有趣的段子作为QQ签名心情突然大好;或在上微博时看到朋友转发的好玩的段子,忍不住点赞并转发。

    这些段子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汇聚了来自民间的智慧和趣味,有些来自于生活中某个猛然相遇的趣味片段,有的来源于朋友的讲述,有的来源于网络中相互碰撞,有的则来源于对生活的一种恍然惊觉的感悟。许多人都曾往段子这条大河中,加入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滴水,通过手机或微博,发出了属于自己的那段独特感悟的文字,这些文字或深情,或顿悟某个道理,或幽默得令人喷饭。而不久,他也许就会收到来自于别人转发的这条或许已加入了无数修改的新段子,似曾相识,却又不敢相认,但心中却觉得有一种共鸣式的温情。有一部分对这类文字特别敏感并迷恋这种感觉的人,逐渐将兴趣专注到这一点上来,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引起越来越多的粉丝们关注,在众人的欣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施展才华之路,逐渐在网上形成一个新的群体——段子写手。包括赖宝、“布小什大师”“李亚有鸭梨”、“正宗好鱼头”、“剑神葡萄”等等等等。这些为人们制造欢乐的人们,似乎并没怎么看好自己正在做着的事情,他们要么以网名或自己的宠物名示人,要么在接受采访时,更愿意强调自己不是段子手,而是专栏作家或别的职业。足见他们本人,对段子手这个身份的认同感是不强的。虽然他们已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在心底深处,还是觉得这事“不算是个正经职业”。

    人们的这种看法,源于段子在生存中的实际遭遇。大家都知道,段子传播的主渠道是网络,但无论是微博还是手机自发的短信,都是无法收到稿酬的(少数有营销目的的超级写手除外),而且,即使破天荒有稿酬,以千字多少元的传统计酬标准来看,一百多字段子的收益往往更像是地一种羞辱。

    段子写手们的另一种受辱感,来自于自己劳动的不被承认。人们在转播的时候,往往关注了段子中有趣的部分,而将作者的名字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电视剧或相声编剧,则更是每天趴在网上不问而取,不舍昼夜地扒着别人的劳动成果。曾轰动一时的段子写手赖宝向郭德纲讨说法的事情,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打击了段子写手们,他们恍然惊觉,与其让别人扒自己去卖,还不如自己亲自去卖。于是,很多段子写手,就成了编剧和专栏作家。但相比于自由自在随心所意地创作段子,电视剧和专栏的写作,要更令人焦灼一些,少了许多趣味而多了更多的程式框子,除了少数创作力特别强的大神级段子写手成功转型外,更多人在转型中迷失了自我。

    而就在这个时候,电视,这个一向被看作最无法消费段子的介质,却成了段子的新机会,备受年轻人欢迎的脱口秀《今晚80后》不仅优厚的酬金团结了一帮段子写手,主持人王自健则更是在节目中时常提到支持节目的写手团队,令段子写手们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了认同。央视一套1月12日开播的一档由高博主持的全新节目《博乐先生微逗秀》,则更是主打段子,由网络写手们编辑和写作的节目串词和与各种微视频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设计台词,令人看了之后狂笑不已。其诙谐幽默的调性也让人不禁感慨:“原来央视还有这么敢玩的综艺,替编导们默哀。”其对节目的喜爱和转型的惊异,可见一斑。

    目前,包括《博乐先生微逗秀》、《今晚80后》等幽默栏目对段子的使用,稿酬一般不低于每条千元(这在国内多数文学刊物上是一个数万字中篇的稿酬),不仅用几条给几条的钱,还根据笑果会有额外奖金。其用量之大,使段子写手的写作,可以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每字价值数十元甚至更高的酬劳标准,让段子写手们有“春天”将至的感觉,而随着各大电视台主打幽默的栏目竟相出场,段子成为一种产业,段子写手们不再好意思说自己是段子手而硬要在名片上印作家的时代即将到来。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