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曾颖(个体脑力劳动者,专栏作家)
新京报:2013年,你认为个人最值得记录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曾颖:2013年,我最值得记录的是从供职多年的媒体行业辞职,以全退的姿态回家当上了专职爸爸,在搞好家人生活的前提下,读点多年来一直在买却无心读的书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阅读了一些青少年读物,发现这些读物中为了赚钱而设置的种种机巧甚至毒素太多。于是开始发愿专心给孩子们写一些东西,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经历了各种不适应之后,终于出版了第一本给父母们看的随笔集《陪女儿看花开花落》,在读者中引起了不算太冷的共鸣。如果说2013年有些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情的话,这一件算是最值得一记的。我几乎从一个行业,跨到了另一个行业。而其机缘,完全是因为孩子——在很多爸爸不知道去哪的时候,我回家了,回到了爸爸的岗位上。
新京报:2013年,哪个公共事件让你难以忘怀,为什么?
曾颖:2013年8月25号21时30分左右,成都一环路北四段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先在42路公交车上用刀捅伤多人,随后从公交下来砍伤多名路人,十多人被砍伤,其中最小的仅10岁,多人因伤太重已宣告不治身亡。这个事件之所以令我难以忘怀的原因,是因为它离我是那样的近。出事的那条街,是我自己和妻儿时常经过甚至可能在那里逗留或吃过饭的地方,我们事后经过还能看到地面隐隐的血迹。这让人不免有一种危险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的冒冷汗感觉。包括厦门公交车纵火案在内,在2013年中这样的对社会进行报复并引起巨大伤害的事件还有多起。这不由得不让人思考,我们社会中某些暗藏戾气的个体,会给全社会带来多么巨大的伤害。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整体共同提升的状态,如果有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被落下,就可能让整个社会为之承受代价,发展也因此会失分。我这里所指的发展,不只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和文化建设层面的。
新京报:2014年,你个人有什么设想?
曾颖:针对2013年见到的种种充满戾气给社会造成的伤害事件,在2014年中,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选项,就是参与到更多的具有公益意义的事情当中去,为社会的安定,尽一分绵力。目前,“关注青少年心灵建设”系列微电影的策划和前期筹备已开始进行,不以个人的力量弱小而放弃努力,是我多年来参与许多社会工作的一个原则。哪怕只是多一分善意,这个世界就会向美好又迈近了一分。这虽然有点理想化,但不妨认真地先把事情做起来再说吧,哪怕这只是为了妻儿出门时,多增加一分心安的感觉。
新京报:2014年,你对公共生活有哪些期待?
曾颖:希望惨烈的事故和事件能更少一点;希望莫名其妙的事故原因能更少一点;希望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渠道和话语方式能更丰富一点;希望将来回忆2014年时,遗憾、悲伤和滑稽能更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