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3日上午9:30(洛杉矶当地时间2日晚),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黑人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执导的《为奴十二载》获得最佳影片大奖,麦奎因也因此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这一至高荣誉的黑人导演。
电影改编自1853年所罗门?诺瑟普的同名自传,讲述受过良好教育的自由黑人索罗门被人以介绍工作为名,劫持并贩卖到南方种植园,受尽屈辱和痛苦,做了十二年的奴隶,直到一位好心的白人木匠将他的信转交给他的妻子,开启了他寻回自由身的道路。有媒体称它是典型的“主旋律”影片,将美国历史上最丑陋不堪的一页,残酷有力、痛彻心扉地撕裂并展现在观众面前。但这是一部非典型的美国电影,与好莱坞传统的商业电影的主流,有着巨大的区别。没有花哨的炫技,没有火爆的噱头,没有为戏剧而戏剧的各种机巧的情节设置,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潮戏设置和大团圆式的结局。在故事的发生过程中,观众甚至能感觉到导演为了避免过度戏剧化,而把某些本可以作为高潮戏进行挖掘的情节尽量淡化,以尽量克制的方式,平静地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最终保证打动观众的是事件本身。相比于国内某些主旋律电影过分地煽情,以至于完全脱离生活常识的情节来说,确实有很强的提示意义。这种特征,在近两年的美国电影中,随处可见,比如《逃出德黑兰》,比如《菲利普船长》,这些取材于真实故事,且完全的去好莱坞化的平实纪录方式和非典型式的英雄形象展示,正成为一种潮流。
除了“真”之外,《为奴十二载》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又一个特征,便是题材的选择上,它所反映的内容,实在太黑了,即使是一百多年前的故事,如今看来,也照样令许多人汗颜,并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用时下最流行的能量逻辑来套,这恐怕要算是“负能量”,有拿国家的落后和伤疤去骗奖的嫌疑。在把“正能量”庸俗化成为只说“好”不说“坏”的逻辑下,这种类型的电影,不要说被称为“主旋律”,还要获奖,就是剧本是否有人敢这么写并且最终投拍,都得另说。但事实上,赏善与罚恶,自古都是“正能量”那一边的,只可惜某些人将它窄化了。这也是《为奴十二载》可以为我们上课的地方。
这部电影,令许多中国人倒抽一口凉气的地方还多。它与当下中国电影人苦苦寻觅的“挣大钱”的电影类型,太不一样了。它没有艳惊四座的青春偶像,没有恶搞与耍宝,没有男肌女肉的动作场面,没有满天飞的子弹和血浆。虽然特技无处不在,却只是低调而不显山不露水地用来展现历史景物和时代风貌,而不是用来制造艳烈的感观刺激。它是历史剧,却没有戏说,没有穿越,甚至没有几个在历史上叫得响的人物,这种把眼光放到小人物身上的情怀,与咱们动辄就是帝王将相或妃嫔格格们的残酷绞杀,也太过于平淡了。这样的片子怎么会有票房?而且还可能获奖,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吧?
但事实却是,这部无偶像,无穿越,无宫斗,无武打,无情色,无太多戏剧化冲突和巧合,甚至没有网络流行语和搞笑段子的电影确实火了起来。其原因,是它有情怀与价值观,它所宣扬的自由不可侵犯的理念,是很多人发自内心认同的主流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来讲,它是一部去掉了煽情元素的《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电影,而这,恰是被某些中国电影人视为“穷”和“酸”,并努力想远避之的东西。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