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问过不下十个外来打工的人:每年春运期间,回一趟老家如同扒一层皮,你为什么还要上赶子去凑那热闹。
  他们回答的话语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的意思却非常接近:在城市里没有归属感,这里的一切,终归是别人的,这是一座别人的城市。
  关于外来人口对城市的归属感的问题,有着浩繁的背景和扯不清的理由,但一句“别人的城市”,却足以说清当下许多因外来人口增加而产生的种种令城市管理者头痛甚至愤怒的社会问题。
  当外来人口自觉地以“别人的”来排定自己与所在城市的关系时,他们与城市的相处方式,便已从心灵深处对立起来,而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们那些让城里人觉得不可理喻的举动,就变得可以理喻了。
  他们可以小心呵护自己的烂自行车,却对街道旁的公共设施施以重脚;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地面打扫得比面缸不干净,却将痰和烟蒂随处乱飞;他们会在意自己脸上或衣服上的污痕,却对公园的草坪和脚下折断的花草置若惘闻;他们可以为了赚来自己口袋中的几元零钱,而将价值千元的街灯拆去卖废铁;他们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将“办证”之类的牛皮癣贴在任何地方……
  虽然这些负面行为不是外来人口的专利,但多数城里人,还是将这些行为,贴上了外来人口给城市带来影响的重要标志。这些负面影响,甚至像汤锅里的苍蝇那样,使外来人口对城市的诸多正面贡献大打折扣。而这一切的根源,便在于外来人口心底里缺乏认同感,那一个看似可以忽略却无法忽略的“别人”观念。
  其实,因置身于事外,不珍惜“别人”的一切的,不独是外来人口的特有征状。我们可以轻易举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例子,去证明城里人也有不亚于此的毛病,否则,那些在电梯里抽烟,把垃圾往窗外倒,唾沫往车窗外横飞的事,不可能像瘟疫一样难以禁绝,这些都是“别人”观念在作祟,而这些,表现在社会生活上,只算伤及皮肤的小症状,而在更广领域中的显现,却可能成为伤及全人类,甚至毁灭地球未来的绝症。
  许多人,正在“别人”的故乡加紧开采的煤、矿石和各种资源,将一座座“别人”的村庄陷入地底,将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们,推入绝境……
  许多人,正在用剧毒的工业废水污染“别人”的河流,让那些祖辈倚水而居的人们无水可饮,被各种怪病困扰……
  许多人,正在利用明里和暗里的关系,将包括土地、房产和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源,从“别人”手中巧取豪夺,将别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变成他们肥硕躯体上的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的利润……
  而当这个世界上的多数人成为被剥夺感强烈的“别人”时,他们从内而外发自内心地感觉我们不过是暂住在“别人的地球”上,我们对身边的一切,甚至决定自己命运的一切都没有发言权和参与能力时,他们还有理由小心呵护这世界上的一切吗?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天塌下来先砸高个儿,船沉了所有人都会下水,富人们都不害怕失去的美好生活凭什么让穷人们克己守礼地去呵护?
  于是,众多的“外来”行为,便轻易得到解释。环境保护、森林保护、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等,都可以轻易地理解为“别人”的事,因为多数人有充足理由相信,这些克制自己欲望而做的事情,自己决不是最大受益者。而这些想法,足以成为这个星球脆弱生态的最后绞绳。
  正因为如此,让每个人分享社会发展的利益,使他们不置身于城市的发展之外,成为“别人”,才是建设和保护城市的根本。而地球的保护,大致也是这个道理。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