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有关我的新书《小幸福》的评论



评论

他们的小小幸福

    □石鸣

    近年来,“幸福”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被人们提起。幸福是什么呢?这却又是无法用数字标准来定论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每个人理解的幸福也因之不同,于是幸福也就有了千差万别的形态。四川作家曾颖的新作《小幸福》,撷取、捕捉的正是生活中不同形态的“幸福”。
    《小幸福》一共辑录了作家近年所写的近百个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拥有一个共同的、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称呼:农民工。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不单单是一些“农民工”的故事,更是一些“人”的故事。他们在不同生活形态中的挣扎、奋斗与追求,像一个个小小的色块,最终拼贴出了他们微小而真实的生活。而他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就在这一个个细微之处隐隐呈现出来。
    《小幸福》是一本充满问号的书。比如,捡垃圾的人坚持每天放风筝是为了什么(《垃圾山上的风筝》)?嫉恶如仇的年轻记者为什么只报道宠物(《宠物记者李小毛》)?在农家小院聊矿难会有怎样的严重后果(《不要和农民聊矿难》)?爸爸为什么在留守儿童的心中会变成手机(《爸爸不是手机》)?一个善意的微笑为什么可以救许多人的命(《别不相信微笑可以救你的命》)?小小的字母为什么为什么可以救许多人的命(《别不相信微笑可以救你的命》)?小小的字母为什么会使一个幸福家庭崩溃(《无辜的字母》)?小老乡为何要千里迢迢给土豪送一杯家乡水(《送你一杯家乡水》)?……如此等等,许多的疑问,最终将我们引向了故事之外更广阔的空间。
    《小幸福》从“人”这样一个基本面出发去刻画农民工的生活、情感、追求,写他们在城市的生存,更写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在那些故事中,农民工只是一个社会角色的描述,而不是一个社会身份的定义,不是一个社会阶层的界定。这样进入故事,反而比宏大叙事有着更为强烈的感染力,它不仅让小说的叙事有了更为阔大的人文关怀,也让我们在进入那些底层小人物的故事同时,更为真切地了解到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诉求——这些诉求在形式上看也许是卑微的,但究其实质而言,和城市人的诉求并无二致。
    我是这样感觉的:一块田,种了不同的蔬菜,它们按照各自的特性和周期生长,经历自然的风雨旱涝,在不同的季节成熟,呈现各自相异的生命形态。不妨说,《小幸福》就是一块由上百棵菜构成的田地,曾颖就是一个和他笔下人物共同呼吸的农夫,而不是一个到农田里观看或体验农家生活的游客。也因此,《小幸福》能让人读着轻松愉快,因为它讲故事的方式就像田间叙谈,轻松、幽默、调皮,不故弄玄虚;但同时,它又让人读着时而沉重,时而伤感,因为它的细节是那样细腻、细微,情感是那样深沉、互溶,以至那些人的命运是那样的鲜活、丝丝入扣,让人禁不住感慨联想。

刊于2014年04月25日《四川日报》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