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究竟去不去影院看姜文的《一步之遥》?


  这两天一直在纠结一个事情——明天究竟去不去看姜文的《一步之遥》?这在12月15日之前,绝对不是个问题。作为《阳光灿烂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的忠实观众,我对这部据称是“《让子弹飞》的续集”、“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电影”当然充满了期待,去电影院捧个场,当然是必须的。

  但是,这种肯定,在12月15日《一步之遥》首映礼之后,开始出现摇摆——首映礼很气派地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IMAX巨幕、中国爱乐乐团现场演奏、2000多名层次不低的观众、入场每人一杯香槟、当晚首映门票被炒到了1000元……

  奇观并没保持太久,在电影进行的过程中,关于电影的吐槽,就从电影现场飘出,瞬间在微博和微信上飞速传播。而这些信息,并不像以往姜文电影上映时的一边倒的叫好,而有些相反的味道,这个大V在叫“看不懂”,那个影评人在呼“看的疲惫不堪,消化无力”,还有人将其与“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私人定制》并称为几大导演的滑铁卢之作”,有的甚至直爽地称之为年度“烂片”。人们在微博中,不吝惜将尖酸刻薄的评价,送给他们曾经爱过并为之颠狂的姜文,称电影为“极其自恋的个人主义精神病作品”,还有人则不厚道地表示:“所有的掌声,在片头就已经响完”……

  初看恶评,还以为是电影发行方的策略,发些争议性的话题炒作一下,吸引一下关注度和眼球,是历来忽悠电影的不二法门。但仔细看看,就觉得没对头——除非是脑子里面有屎,才会用这么笨的手法,这哪是营销啊,简直是自杀嘛!营销是你来我往的争议,不是一边倒的恶评;营销的争议,是争来斗去让观众产生想去影院看一次电影的愿望,而这些言辞,只能像“敌杀死”杀虫子一样,把人们看片的愿望给消灭掉。没有人会傻到要这么干!

  另有一种想法,就是有谁要黑姜文。这种可能性有,但并不那么明显。要知道,到现场参加首映礼的2000多号人中,至少有八成应该是与制片方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即便不敢说个个都是至亲好友,但至少不会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这样一边喝着别人的香槟,一面看着电影,心里还一片阴暗地要黑别人的电影,跟吃饭砸锅有什么区别嘛?国人大多好面子,多数不会这么真爽干脆,吃人嘴软,即便主家稍有点什么闪失,大多都能打个马虎眼,担待担待,就过去了。而就是在这样的处事原则和氛围之下,还收获如此多的恶评,就确实让人有点担心了。媒体报道说姜文认为首映请的多是熟人,大家不好意思夸,这种说法有点站不住。对于“熟人”们来说,究竟是“夸”更难还是“贬‘更难,相信大家自有一番判断。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凭着别人的几句评价,就让别人代替我们的眼睛和头脑,决定了《一步之遥》的命运,而且,被专家和影评人不看好,却受到观众追捧,甚至收获巨大效益的电影,也是经常出现的。因此,去电影院看看,最终给自己喜爱的导演一个完全出乎于本心的公正评价,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但这得担着一定的风险,毕竟,喜欢姜文的观众,不是《小时代》的观众,会把偶像拉的屎,都闻出香味来。这也恰好是《一步之遥》命运的最大考验。

  去不去影院看,这个原本不是个问题,现在却成了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