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周新闻人物

 

 


  2013年6月27日,由郭敬明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小时代》问世,并因此获得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最佳新人导演”奖。坊间关于此电影的声音,也如同此前他的任何一次亮相都会赢来争议满地一样,充满了火药味十足的争议。而郭敬明似乎也已习惯了这种风疾雨劲的争吵,一如既往地低调且闷声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这似乎是中国娱乐界的非主流,而恰是商界人士的主流。事实上,他最不争议的身份,也是商人。说他是作家或娱乐界人士,都会引起各种难以想象的争论。

  不喜欢他的人,说到他,总会提到他所牵涉的抄袭事件、物质主义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甚至拿他的发型、身高,甚至莫须有的性别取向来说事;而喜欢他的人,觉得他帅气、多金、有品位,用文字诠释了一类人的理想与梦,他们甚至可以无条件地喜欢他到认为他“抄都比别人抄得帅”的境界。这些争议,几乎贯穿于与他有关的每一次新闻的争论之中,从新概念作文获奖,到开办岛工作室遭遇“出走”与瓶颈,到后来的抄袭事件和再后来的拍电影,每一次争吵,无不如复印机一般翻来覆去,了无新意。

  而就在一次次激动的争吵与叫骂之后,郭敬明的事业和身份,如扔下开水锅的温度剂,不断地刷新着高度。这让一些人高兴开怀,而让另一些人咬牙切齿,大家都是那么情深意切,声情并茂。有些人因此认定这是个最好的时代,有人则持相反的意见。说郭敬明的存在,是考验并冲击一些人的“三观”,一点也不过分。

  而事实上,时代还是那个时代,而且如郭敬明所感受的那样,因观者的视界和立场不同,而不断地在变“小”,小到了让一些人可以独自退回到那一个只属于物质和自我感受里顾影自怜的境地。这种状态,与此前一直流行并令大家血脉贲张的“大时代”的表述,是不一样的。而社会的进步,也就在于,让那个认为时代越来越“小”的郭敬明,不仅自在地存在,而且拥有不算太小的空间。他没有将这些个小小的关于时代的想象,变成夜静之时独享的梦呓,而是将其变成了一个可以换来巨大财富的生意。从这一点来说,郭敬明是成功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仅是让人在迷醉中掏出钱来,那么酒吧里的小蜜蜂和摇头丸贩子也可以改名叫作家或导演。精神产品,至少应该在启迪人的心灵和倡导社会的良俗上,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将偶像奉为神,恨不能将其的便便都当成香饽饽的“脑残级”粉丝面前,给他们的灵魂注入向上的动力,与注入麻醉剂,是有天壤之别的。这一点,无论是在“大时代”还是“小时代”,都一样。在这一点上,他的反义词“韩寒”与他的做法和选择的路径却完全不一样。而最终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郭敬明最终拿起了导筒,将他此前纸醉金迷的幻象文字视觉化了并换来大把的钞票和争吵声,韩寒则开着他的赛车,独自行进在充满艰险的前路上。他的“独唱”,最终没有像“最”系列那样,成为热门的文化品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从这种遗憾中,我们除了能看到诡异的时代特征,更能看到的,是郭敬明的精明。而这种精致的机灵背后所站立着的,也许就是一个“小时代”之所以“小”的原因。

 
话题:



0

推荐

曾颖

曾颖

119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以评论、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曾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读者.原创》、《新京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其中“冒牌经典”和“民间记事”系列引起较大反响。主要作品:《阿Q后传》、《著名乞丐王大成 》、《 民间记事》、《大话伊妹儿》、《冒牌经典》等。

文章